2)第298章 工厂子弟令人很头疼_振奋新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乱七八糟。你在的时候咱们振川城,多整洁。现在到处是乱搭乱建的窝棚,尤其是城外,简直乱的不像话。连山上都搭的是窝棚,不知道的人还以为咱们振川是乡下哪。”

  一位乡老,在座谈的时候,就发了一堆牢骚,话里话外都透露着对外来人的鄙视和排斥。也不想想十多年前,这里的人也基本上都是外来人口,这种鄙视链的建立速度也太快了一些。这时间,似乎还不够一代人的成长哪。

  最让李振新讨厌的是延川城和振川城里的新生代,他们没有了父辈那种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这些半大小子,没有经历过极端困苦的生活,他们成长的时候,这里的环境已经变好了。养成了这些小子们好逸恶劳,游手好闲、挑三拣四的恶劣品质。

  他们生活的主要想法就是长大了凭着父辈的关系,找一份体面的工作,最不行也要到父辈的工厂里上班。要命的是,这帮人的关系网还很厉害的。军政府体系里,到处都是他们的关系。盘根错节,尾大难治。

  不能让这帮小子太舒服,凭什么自己辛辛苦苦奋斗,结果让这些人分走了最大红利。

  “文强、经过这几日的调研,延川的问题很多,最关键的是下一代的培养。如今这里的青年们,吾很看不过眼。”

  “先生、这事我们也发现了,可一时也没办法解决。城里的青年就像盲流一样,惹出来的祸事不在少。”

  “这问题得从几方面着手解决,首先要抓思想教育问题,要将振川和延川的精神挖掘出来,咱们这里是靠本地人和外地人共同建设起来的。没有外地人,这里发展不成现在的样子。所以你们一定要在民间树立起,延川永远是一座移民城市的形象。来了延川、就是延川人。”

  思想教育是一个方面,更关键的是制度建设。李振新给王问强的建议是,以后这里的官吏,尽可能的多招外地人,本土官吏的占比,最多不能超过三成。还有这里属于官方的产业,也要多招外地人,本土人员同样不超过三成。

  而本地的青年们得做好分流工作,最优秀的人自然没问题,他们可以去外边上大学。剩下的人也要做好分层,将优秀的人吸收进体系内,一般的通过招兵工作打发到军营里去锤炼,最后一部分就让他们自谋生路。

  理想状态下,有一成的人通过深造,流入更大的平台。三成人,留在本地体系。两成人进入军营,剩下的本土私营作坊留一部分,其余的人想办法赶到外地去。

  “文强、军队这边,近五年里,会扩大对延川的招兵规模。同时,军政府也会组织长安的工坊,到这里来招工。他们来招工,即是好事也是坏事,你们得做好与其竞争的准备,能不能留下优秀人才,就得看你们自己的本事。”

  “先生、给外地人这么多工作机会,学生害怕这里的老人会有意见。”

  “不要管他们的意见、你记住了,任何事物,要想永远保持活力,就得始终保持新鲜血液的输入。铁杆庄稼要不得,你这个任期将这件事做好了,就是大功劳。”

  后世的很多国企就是被一帮工厂子弟,给搞的死气沉沉,这种事不能在延川发生。宁可从外边招农家子弟,也不能让这些二代们祸祸来之不易的建设成果。

  请收藏:https://m.ytdfnx.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