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十节 编制_命运的抉择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孙露听罢张煌言的报告不由的揉了揉太阳穴。当年义勇军从广东北上总兵力是不过十万,陆军七万余人。除去在崇祯末年紧急征集的兵员以及原本的土司部队。其中真正有战斗力的嫡系才五万人马。如今的孙露已是明帝国首相。虽然明的军队没有传闻中百万大军那么夸张,但几十万人马总是有的。这些部队有原来明朝的官军、有各个军阀的私军、有农民起义军。各有各的背景,各有各的想法。历来中**队中的山头主义就十分盛行。士兵对将领的忠诚远大于对国家的忠诚。更何况是这些个前脚还是土匪后脚就成正规军的部队。

  想到这儿孙露不由的扫视了一下地下在坐的将领。其中除了秦良玉因身体不适,由第三军团的参谋长陈谷子代替出席会议外。刚才张煌言报告中提到的其他三个军长都到齐了。两淮之战后虽然二军有一段时期是在湖广同李自成、左梦庚做战。但总的来说这一年多来明军并未遭遇大的战斗。趁着这个机会明军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整编。孙露的做法是一方面精简这些旧军队的人数,将其拆分开后从新编制成新的部队。另一方面则从自己的嫡系部队调集大量的下级军官补充到新编制的部队中以加强思想教育。这不但但是针对旧明军,就连原本的义勇军内部也发生了不小的变动。“将不专兵,兵不私将”虽是明军的传统。但孙露认为加强对下级军官的教育以及使军队日益条例化和系统化才是治本的方法。可这毕竟是需要时间的。孙露目前暂时所能做的也只有通过整编来削弱高级将领对军队的影响。

  于是孙露清了清嗓子向张煌言和萧云嘱咐道:“恩,兵部监军府对部队的思想教育要决不能放松。都督府对各省军区以及各军团的军籍一定要严格核对。决不能象以前那样出现座吃空饷的情况。每个军属的福利一定要落实到实处。只有这样我们在前方的战士才能安心为国效力。另外参谋府要尽快满足各个军团的补给。部队人数增加了对枪支弹药的需求也就更多。驻地分散后对后勤的压力也更大了。越是这样越是要做到细致入微。现在虽是夏天也应尽快为冬季的到来做好准备。新的战斗随时都可能发生。兵部时刻都要处于最佳状态以应付一切突发事件。”

  “是!”张煌言和萧云一起起身领命道。

  孙露点头示意他们两个坐下。就在此时突然响起了几声恭敬的敲门声,只见一个年轻的军官朝着众人敬了军礼然后跑到孙露身边轻声耳语了几句。孙露听罢抬头问道:“哦?这么说李侍郎他们都准备好了?”

  上一章:上一章:下一章:

  “回首相,是的。李侍郎他们已经等在实验场了。”那军官恭敬的回答道。

  孙露的脸

  请收藏:https://m.ytdfnx.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