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十一节 百家争鸣_命运的抉择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上一章:下一章:

  “百家争鸣之局?!”李正宇瞪大着眼睛惊讶的叫道:“不是说中原从汉时起就由汉武帝下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了吗?难道隆武朝现在想罢黜儒术,恢复百家?”

  “李兄误会了。朝廷并没有罢黜儒术的打算。更不可能将春秋时期的百家都恢复。毕竟都过去几千年了除了法、墨、兵、道家等几个影响较深的学派外。其他诸子的学说现在几乎已无从查询了。”孙克咸连忙微笑着解释道:“我的意思是如今大明的士林学派众多,观点复杂,又各有千秋。就象春秋时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一般。”

  “恩,克咸兄说得是。李兄若是不信,可到楼下随便买份报纸看看就知道了。一个版面上往往夹杂着好几篇不同观点的文章。那口水丈打得恐怕连老祖宗们见了都要汗颜。”朱震麟一个劲的点头道。

  “要说儒林复古与创新之争可是由来已久。先有王守仁阳明学说挑战程朱理学。申甲之变后又加上从欧洲传来的西学,以及闽粤士林自成一系的南学。如今不知又从哪儿冒出了一股复古之风。把法家、兵家、连同墨家都给搬了出来。说实话大明现在的学说确实复杂得很啊。好在从上次的科举来看朝廷出题注重的是个人的能力,而不是个人的学派。否则的话我等士子还真不知道如何应考才是呢。”符晓勤苦笑着摇摇头道。

  “是啊,去年的状元乃是复社四公子之一的侯朝宗。但首相又破格录用了以信奉阳明学的黄宗羲。而广东云山学子虽有20多人中了进士,却无一人进得三甲。看来朝廷确实并不在意学子的出身。”周子衡点头附和道。

  “若是仔细区分学派估计连朝廷自己都会头痛。伸出一支手来五个手指头还会有长长短短,粗粗细细呢。何况是人的想法。”朱震麟一努嘴道。

  “这报纸在下也看过。确实就象诸位所说观点众多,还有不少大逆不道的异端邪说呢。怎么你们的朝廷就不来管管吗?”李正宇心存疑惑的问道。在他看来某些写文章的人就该拉出去砍了。什么“天下非一姓之私”、“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如此大逆不道的话是可以随便说的吗。至少在朝鲜他是决不允许别人如此评击圣人、评击朝政的。

  “李兄有所不知。隆武朝对言论一向持开明的态度,一般士大夫不会因为言论而获罪。也正因为如此大明的儒林才会出现如今这种繁荣的场面。”符晓勤想了一下回答道。无论是在以前的崇祯朝还是后来的大西朝符晓勤都已经受够了说话战战兢兢的苦。所以来到南京之后突然面对如此开放的风气他顿时觉得自己终于自由了。因此对于隆武朝的这种政策符晓勤也是大加赞赏。

  “该不会是那个女首相本来就没学问

  请收藏:https://m.ytdfnx.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