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章 第十九节_命运的抉择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上一章:下一章:

  云山位于于广州城外。宋代以来的“羊城八景”,白云山就占多处。羊城人一向喜欢到此登高游览,尤其在九九重阳节,更以登白云山为乐事。白云山峰恋重叠、溪涧纵横、林木葱郁、鸟语花香,景观多样,四季如春。特色各异的景点星罗棋布,有蒲谷、能仁寺、天南第一峰、鸣春谷、九龙泉、碑林、摩星岭、山湾、双溪、山庄、白云松涛等等景点。但自从崇祯十六年起白云山又有了一个新的景点——云山学院。

  坐落于白云山下的云山学院从崇祯十五年四月起便已经开始破土动工了。主要由香江商会出资建设。直到崇祯十五年末才算完工。这座占地200多亩的学院由小学部、中学部、大学部、女校部、民学部以及研究院组成。其中除民学部是业余制的进修学校全年招生外。其他各部都是每年的9月份招生。学院由孙露按照她在21世纪所在大学的格局建设。设有图书馆、体育馆、学生宿舍等等各种设施。开设以国学、数学、格物、地理、天文为基础的各项科目。不过为吸引当时的学子孙露迎合科举考试开设了不少科目并保证到时候由云山学院组织他们上京赶考。当然按照孙露的估计到下一次开考时京城差不多该在李自成的控制下了。到那个时候这些学子也不得不继续留在云山学院。

  而所谓的民学部其实是孙露为了满足香江商会以及政务部需要大量的行政技术人员特别开设的。但出乎意料的是现在民学部的学员反尔是最多的。特别是在“十月涨风”之后孙露以香江商会原有的体制不能适应新的发展为理由。将雇员的薪水直接同他们在民学部进修情况直接挂钩。这更是使民学部的门槛都差点被踩塌了。再加上许多落魄的读书人和普通百姓中的年轻人也想到香江商会某份差使。于是便有了“考不取功名,就去考民学部”的说法。虽然这有些象21世纪的公务员考试。但在孙露看来这毕竟是个良好的开端。看来只要有利可图部分读书人的思想还是能转变过来的。

  崇祯十六年的七月,当远在台湾的义勇军还在和荷兰人浴血奋战时。云山学院也象是个战场般热闹非凡。除了那些一心想考取功名的书生。几乎所有的云山学院大、中学部的学生们都在讨论着这场战役。一时间,学院的教室里、操场上、花园中充斥着那些未来诸葛亮们的言论。前方的每一次胜利都会极大的鼓舞着这些血气方刚的年轻人们。台湾战役的完全胜利更是将这股风气推向了极点。不少学生都踊跃的报名参军。当然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被义勇军给婉言谢绝了。就是这样能参加义勇军仍是现在学生们的最大心愿。

  虽然有不少的老师觉得学生们将精

  请收藏:https://m.ytdfnx.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