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章 第一节_命运的抉择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上一章:下一章:

  1644年的四月乍暖还寒。李自成站在高岗上俯瞰着远处的山海关,只见远处的大顺军正与吴三桂的明军陷入苦战之中。到目前为止吴三桂部明军伙同周围的民团已经同大顺军进行了数十回合的血战。说实话吴三桂部明军抵抗之强烈、战斗力之强在李自成同明军十几年的对抗中是从没遇到过的。以往别说是己方的兵力远多于对方。就算是明军的人数数倍于自己还不是象砍瓜切菜般被他李自成给解决了。“哼,偌大个中原都被自己给打下来了,没理由攻不下这小小的山海关李自成。”自负的想道。

  李自成当然有这么自负的本钱。就在这一年的二月,他的起义军分两路进攻北京,一路由先已进入山西的大将刘芳亮等率领,从平阳经阳城,越太行山出豫北,先下卫辉、彰德等地,然后经真定北上,以牵制明朝南路援军;一路由李自成亲自率领,渡黄河,下太原,传檄各州县,揭露朱明种种罪状。山西农民群起响应,各府州县望风而下,李自成遂率军北上,经大同、宣府南下。于三月十八日围困京师。次日攻入北京。明思宗朱由检自缢于煤山。就这样长达276年的明王朝就此灭亡了。

  明王朝如此快的灭亡出乎了许多人的意料。那些士人官绅虽然明白明王朝已经危如累卵,但却不曾想会覆灭的这么快。而崇祯皇帝之死,更是天下震动。许多士人官绅为此痛哭涕泣、如丧考妣者。更有甚者还“杀身成仁”、“殉主”、“殉国”。把李自成的农民军视为仇寇,念念不忘报所谓“君父之仇”。

  当然这个时候的李自成并不在乎这些士人官绅的想法。在他看来自己的举动是顺应民心、替天行道的。在占领北京之后,李自成觉得接下来的任务就是准备开国登基、论功行赏、好好的享受了。于是他将大顺中央政治机构在襄阳、西安两次建置的基础上加以补充,委派官吏,改内阁为天佑殿,牛金星继任首辅。开始接管政权,稳定人心。另一方面则开始向南方地区派兵占据要地、委派地方官稳定地方。并调军南下,准备南征南明朝廷。当然按照义军的传统为了筹措军饷。也少不了清点府库,没收皇宫、宗室、勋戚、太监的财产,打击官僚来“追赃助饷”。

  不过除了这些在李自成的心中还有一块心病。那就是驻扎在山海关吴三桂的三万关宁铁骑。三月初,明廷特封辽东总兵官吴三桂为平西伯,命他放弃宁远,率边兵入关守卫北京。吴三桂统领数十万军民向关内进发,十六日入关,二十日至丰润。但当吴三桂得知北京已被李自成大顺农民军攻占后便开始犹豫不前。李自成当然知道此时安抚吴三桂的重要性。于是他让吴三桂之父安抚

  请收藏:https://m.ytdfnx.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