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百六十七节 终抵华倭国使谢恩 筹仪式众议员紧张_命运的抉择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上一章:下一章:

  事实证明施琅与龚紫轩并没有让祖国的人民等太久。弘武十二年八月,由施琅率领的帝国印度远洋舰队趁着温暖的季风护送着龚紫轩等使团人员凯旋而归。除此之外,船上咳搭载了四百六十七名伤员,以及代变德川幕府前来向天朝献贡品谢恩德倭使鹰司信房。相比之前历次德“访倭”,此次舰队从倭国带来的战利金并不算丰厚。德川幕府除了支付五百万军费之外,仅额外增加了一百多万《谢恩金》而已。不过这样的结果丝毫没有让中华朝上下感到有什么不满。因为通过媒体之前的报道,中华的百姓早已知晓此次远征倭之战最大的战利品并不是金钱,而是对秦津(九州)岛的统治,以及对倭国财政的掌握。众人只是略带不满倭国方面为何要拖那么久才给天朝回复。有人甚至还怀疑倭人是否有其他图谋不轨之心。

  其实,德川幕府之所以会拖这么长时间,并非是出于二心或是犹豫。倭人做事向来都是认准了一个方向一路干到底的。而今既然已经决定彻底依附中华朝,在其羽翼未丰之前自然是不会抱什么二心。只不过割让九州一事,毕竟不同于赔款开国。德川幕府就算再独裁,亦不敢冒天下之大不惟,公然将国土割让给他国。因此要让倭国上下接受这一事实,并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幕府地负面影响,就必须得找出一个在倭人心目当中有足够地位的人来承担这项责任。于是乎,一直被人遗忘的倭王就此映入了众人的眼帘。虽然倭王历来在倭国都是不掌实权的“空架子”。但其在倭国百姓心目中确是近乎于神的人物。在如此内忧外患的情况下,德川幕府也只得将“神”再次给请了出来。

  当然倭王毕竟是人不是真正的神。做了多年可有可无的傀儡之后,一下子又被人抬了出来,多多少少都会有些凡心萌动。只不过一干人等虽各个心怀鬼胎,却也不敢让天朝钦差等太久。于是在粗略地达成一系列协议之后,倭王后面便颁旨公布了将九州交给天朝“教化”的决定。此外,外了表示对中华朝的恭顺,幕府还特地派出了五摄家出身鹰司信房来华“谢恩”。不过鹰司信房高贵的出身以及官衔,并没有引起中华朝方面的多大注意。毕竟在中国人看来,就算是倭王亲自来华“谢恩”也是合情合理的。但不管怎样,处于礼仪之邦的矜持以及彰显大国气度的习惯,都让鹰司信房等人在这一路上享受了宾至如归的待遇。这便是中国式的好客,就算是对敌人亦是如此。

  “未知钦差驾到,不曾远迎。还请钦差大人恕罪。”已经在南京驿馆之中侍了三天的鹰司信房恭顺地向前来拜访地龚紫轩叩首道。

  “鹰司大人不必如此紧张。在下今日前来并无公

  请收藏:https://m.ytdfnx.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