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百九十九节 艳阳日奥军港遇袭 嗅异味英国舰脱逃_命运的抉择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上一章:下一章:

  白沙、绿棕、椰林、枣树,一湾碧蓝色的海水映衬着绿洲背后都光凸凸的、好似刚被熊熊烈火烧焦了似的嶙峋山岩。这里是扼守红海通向印度洋的门户,欧、亚、非三洲海上的交通要冲亚丁。一坐修建在沙姆桑死火山口上的城市。

  “亚丁”一词是阿拉伯语的一个词根。意为“马鞍”,这是因为亚丁湾是由两个死火山熔岩形成的半岛组成的。由于昔日火山的爆发,火山熔岩形成了两个酷似马鞍形的火山口,伸进了印度洋,海水平静温顺地躺在一个近似椭圆形的海湾里。这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得亚丁湾形成了一个天然良港。而在明朝的地理书藉中亚丁又被称为“阿丹”,意思是“快乐之地”。据说是因海上的旅行者在远涉印度洋后在亚丁作短暂停留,从而又会带着快乐的心情开始新的航程而来。不过这座把守欧、亚、非三洲“水上走廊”重镇自古以来却是海上的兵家必争之地。公元前24年,罗马帝国就曾侵占过这里。之后这座古城又几经沧桑多次为异族人所占。358年奥斯曼帝国将其并入麾下后就一直将其视为禁莆,不允许任何外来势力对其插手。就算是而今与奥斯曼帝国联手的英国舰队亦不允许在此驻扎。

  时值正午,巳然将沙姆桑山活活炙烤成了一座“火焰山”的烈日并不肯就此罢休,似乎势要把那一湾海水也一并煮沸了不可。港湾中一艘英国战舰正带着一干商船忙碌地做着补给。同进港的多数商船一样英国战舰在此也不过是匆匆过客而已。亚丁的主人只有一个。那就是奥斯曼的苏丹。

  与繁忙的英国战舰和商船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港内懒洋洋的奥国守军。不可否认这样地天气确实不怎么适合干话儿。除了几个必要的当班者无精打采地背着火枪拄着长矛外,多数的奥军官兵都早早地躲进了阴凉的房舍之中享受着惬意的午休时间。

  望着如此景象,被印度洋的烈日晒得皮肤黝黑的英国“豺根”号船长亨利一手拿着椰子酒,一手撑着船舷,满脸鄙视地不满道:“哦。我地上帝,瞧瞧吧!这些懒惰的东方人是如何浪费这座重要港口地。如果亚丁是在我们英国人手里经营的话,我敢打赌港口的规模一定会比现在大上好几倍。港湾里将会停满来自世界各地的商船。香料、象牙还有茶叶,总之东方的财富会源源不断地流到我们的口袋里。”

  正当亨利眯着眼睛想象着金山银山堆在自己面前之时,一旁的大副斯波茨却大煞风景地插嘴道:“得了吧。船长别在做白日梦了。中国人根本就不卖茶叶给我们,你哪儿来的茶叶?”

  “我的大副,知道什么是走私吗?只要占据了海上地要冲就不怕没生意做。”亨利没好气地翻

  请收藏:https://m.ytdfnx.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