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05章 潜龙在渊,试探_从牧野之战开始的千年世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皇位。

  但是董仲舒何人,其主张“春秋大一统”,即认为只有一个统一的国家才能对付周边的蛮夷,这也是白国国内的主流思想,也是为什么昔日白光信公投降的原因。

  因此,对于刘非的发问,董仲舒借古喻今进行了规劝,说:“所谓的仁人,是‘正其道不谋其利,修其理不急其功’的仁。致力于以德教化民众而使社会风气大变,才是仁的最高境界!所以孔子的弟子即便是小孩也羞于提到五霸,因为五霸是先行欺诈后行仁义。只是耍手段而已,所以不足以被真正有道义的人提及。”

  也就是暗示你小子安分点,我可是读春秋的。

  十一月

  浩浩荡荡的汉朝使团拜别了大汉边境送别的边将,踏入了满天的黄沙之中。

  正当张骞一行匆匆穿过河西走廊时,庞大的队伍引起了匈奴人的注意,匈奴的骑兵将他们全部抓获,为了保住使团成员的生命,张骞不得不表明身份,于是他们全部被这群匈奴人抓获。

  上交给了匈奴的右部诸王,右部诸王又立即把张骞等人押送到匈奴王庭,面见军臣单于。

  军臣单于问道:“贵使何往?”

  张骞知道瞒不住,便道:“奉大汉皇帝之命出使西域,匈奴国与我大汉素有和亲之举,乃盟国,希望大单于能给予方便!”

  军臣单于冷笑道:“西域,是想要去月氏吧!”

  张骞面不改色的行礼道:“正是,还望大单于看在两国关系上,给予方便。”

  军臣单于刷一站起来道:“月氏在我大匈奴的北面,汉何以得往?假使我想要派人出使南越,汉肯听我乎?”

  张骞语塞,军臣单于又说道:“我素知两国交战不斩来使的道理,更何况我匈奴与伱汉朝有盟约在先,这样吧,我匈奴人素来热情好客,就请贵使在我匈奴先住下吧,等到什么时候我认为可以了,贵使再回汉朝复命吧!”

  张骞立即道:“不可,既然大单于拒绝我们通过,理应将我们放回,哪有扣押使者的道理?”

  “不扣押你们,放你们回去,难道让你们的皇帝再偷偷摸摸的派出使节又去西域?”

  说完军臣单于下令将使团扣留和软禁起来。并不断派人前去软化、拉拢张骞,又对使团进行了种种的威逼利诱,很多使团成员把持不住,纷纷投降,只有张骞和向导堂邑父誓死不屈,特别是堂邑父,因为同为匈奴人,他们对他格外照顾。

  可是堂邑父自幼生于汉,长于汉,往上三代都在汉军中效力,对大汉的感情,不比张骞少,所以任凭匈奴人如何打骂,侮辱,都在随着张骞等待时机。

  汉三年

  汉帝听从中郎严助的建议,会稽郡人烟稀少,以闽越人、东瓯人内迁会稽,充实人口,又可以方便安插官吏管理,经略闽越之地。

  将东瓯王改封为彭泽王,任命严

  请收藏:https://m.ytdfnx.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