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571章 皇帝陵夏陵规制,惠后世诸子齐聚_从牧野之战开始的千年世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571章皇帝陵夏陵规制,惠后世诸子齐聚

  靖平四年四月二十四日,大夏皇陵,一个在天下都显得极其特殊的地方。

  它位于淇阳北面,背靠太行山,面临淇阳水,与淇阳隔水相望,大致距离国都淇阳六七十里路程。

  依照旧制,皇帝陵寝应该一位皇帝,一座墓陵,且规制章程都有定制。

  又有每位帝王的陵墓不能太过靠近,以免有龙气冲撞的结果。

  所以历代帝王陵墓,从来都是东一个西一个,并不会将其视为一个整体。

  而大夏则是不然,从显祖元皇帝定下《大夏帝王陵墓规制》,以后的历代大夏皇帝,都需要遵循其制。

  规制按照尽可能少的动用民工,少动用国库,少占用土地的原则。

  故而从元帝陵起,每座皇帝陵不得超过十二米,占地范围不得超过三亩地,陪葬品,不得超过寻常百姓一生的用度。

  所以比起之前的汉朝帝王,以及秦始皇陵这种动辄数百米高,如同山一样的帝陵。

  白氏帝陵就如同一个个小山丘。

  以元帝陵为例,营造陵墓时,优先选用有高度的地方,先挖掘,再封丘。

  封丘一年后,将会在丘顶筑造庙宇,即为显祖庙。

  封丘三年后,原先种植、移栽在帝陵上的树木都将长成茂密的森林。

  朝廷会在每年冬季,开放已经有三年时间的帝陵,供淇阳百姓拾柴三个月,用作冬日取暖。

  不过进出帝陵的百姓,必须要接受护陵禁卫军的检查,只允许每人进出拾取一担,自己用。

  若有发现用作商用售卖,轻则罚钱,重则有牢狱之灾。

  这也是为了让大夏帝王死后,仍旧惠及百姓。

  从元帝白翟逝世后,直到如今的天子白潜,此处已经埋葬了三位帝王,不过却是有四座山丘。

  因为中间的一座山丘,名为祭天台,其上将存放着所有大夏帝王的牌位,并有一座大鼎,用以祭告上天,祭祀先帝。

  在祭天台的南面,有一座宫殿,名为瑾瑕宫,而历代新帝的守孝殿,就在其中。

  整座皇陵,由三千禁卫军驻守,终日保持着一千五百人,用作巡逻警戒,防止宵小打扰历代先帝。

  而皇陵一侧,又依靠着皇陵,形成了一座聚邑点,名为夏丘。

  而周围的百姓,因为长时间受到皇陵的恩惠,所以下意识会将皇陵作为自己守护的使命,常自诩护陵人。

  每年春天,村中族老都会带领全村老幼前往皇陵外祭祀,感谢历代先帝为自己这些小民提供生活的地方。

  因此在周围形成了独有的春社,与寒食、除夕成为当地的三大社日。

  皇陵外,面向淇阳的方向,一辆辆华丽的马车,行驶在以往人迹稀少的道路上。

  经过守陵军的盘查,他们顺利通过关卡,来到瑾瑕宫前停驻。

  一位位年龄不一,衣着或华丽,或朴素,眉心闪烁着

  请收藏:https://m.ytdfnx.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