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十八集_鸡毛飞上天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

  陈江河回到陈家村,已经是大年初八晚上,正赶上迎龙灯。夫妻俩累得嘴唇干裂、眼布血丝,嗓子沙哑得说不出话来。几个小时前,陈江河一家还急着往回赶,可现在到了家门口,却又驻足路边看起了龙灯来。

  义乌民间有春节迎“板凳龙”的习俗。龙灯,象征着生命,象征着力量。中国迎龙灯习俗始于唐代,原为京官与民同乐,欢度元宵佳节的一种喜庆活动。传说唐朝宰相魏徵梦斩泾河龙王后,唐太宗李世民可怜龙王,动了恻隐之心,号召百姓迎龙灯,以祭奠泾河龙王。从那时开始,迎龙灯的习俗就这样世代传承下来了。在义乌民间,流传着“先有木龙头,后有乌伤郡”的俗语,说明龙头图腾崇拜历史悠久。

  迎龙灯,就是希望来年风调雨顺,财源广进,国泰民安。今晚陈家村的龙灯灯头上披挂着红绸,四周围绕着琉璃,悬挂着彩球,琉璃彩球内点着蜡烛。龙头、宫殿与龙尾之间,由各式板灯串连而成,状如江上长桥,故一片灯板又称“一桥灯”。龙头、龙身、龙尾和宫殿都用樟木雕刻而成,每一条板凳龙都由各家各户自愿拼接而成,每当龙灯经过村民家门口时,都会被迎接到家里,接受全家祭拜。按义乌风俗,用鞭炮迎接龙灯,可以沾沾龙灯的喜气,保佑来年吉祥如意。

  今年的龙灯特别长,排场特别大。肃静回避牌居前,铜锣鼓铳殿后。龙灯启动时,先锋发号,大锣开道,火铳轰鸣,仪仗前行;旌旗彩幡、堂灯、排灯分两列行进。临近村的人都来赶热闹赏龙灯了,陈家村大操场上人头攒动,一有空隙,就被人挤满了。

  在龙头老大的带领下,长长的龙灯在空旷的平地上不断盘旋,一朵、两朵、三朵……数十分钟后,龙尾也到位了,站在高处从上往下看,五朵梅花呼之欲出。

  到家已是深夜,骆玉珠推开院门,拉着王旭进屋诧异地打量。王旭奇怪道:“妈,没有人堵在家门口。”咦,巧姑不是说白天、黑夜都有好多人堵着要债吗?要债的肯定往别处去了。娘儿俩回身看着陈江河。陈江河打电话给巧姑。巧姑回话说:“要债的都在我爸家里呢!”

  此刻,陈金水家里热闹非凡,这些人也是看了龙灯回来吃夜宵的。七八个人显然酒过三巡都带着醉意,有操着东北口音划拳的,有吟着南方口音唱小调的,还有几个痴痴地听着陈金水讲二叔当年的事。

  陈金水说道:“我二叔,抗战英雄守乾公,黄埔14期毕业。在回家省亲路上,听说三叔陈朱兰英勇牺牲了,县长吴山明亲自为三叔抬棺,还送来了‘民族英雄’牌匾。站在中国最美的富春江坡岸上看着滔滔江水,心潮起伏。突然,他看到江水里有血!好多好多残缺的尸体,一打听

  请收藏:https://m.ytdfnx.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