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964章:孟轻舟是修道者_华娱之别样人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人的本性。

  一本花花公子八卦杂志和毕加索画集,摆在你面前,只有你一个人的时候,那怕你是女人,你也多半会选杂志。

  中国因为有士农工商的传统,所以文人本能地排斥俗,不愿世俗,觉得没面子。以前写戏本的文人也是偷偷摸摸地写,生怕别人知道。有的达官贵人写了戏本也不许外传,就怕别人知道自己也有世俗的一面。

  电影来了,它就是世俗消费品,赚的就是俗人的钱。现在中国很多电影人是一边赚着俗人的钱,一边不想放弃所谓文化人的清高故作,各种嫌弃大众俗气。这又当又立的,日子过得很精分。

  可王晶不一样。他一开始就抛弃了所谓文化人身份,王晶是香港中文大学的高材生,文学素养非常高。他的剧本台词大多能做到浅显易懂,这话一语中的,但他却是作为一个纯粹的电影人进入大众的视野。他的第一部电影剧本是鬼马狂潮,就是一部超级俗的搞笑片。从此,他就朝世俗道路上一路狂奔。

  宋晓飞曾说过,他说自己最欣赏王家未的《东邪西毒》,也钟情于姜文的《让子弹飞》,可他心情不好就爱看的是王晶的精装追女仔系列。

  如今回头看,也许王晶的一系列所谓的烂俗电影不会像王家卫的电影一样流芳百世,但他的电影里却最最真切地反映了当时港人的生活和情欲。

  其次,他专业,并且高度职业化。

  电影是商品,抱歉,我必须一再强调这个概念。既然是商品,就有高中低三等。

  你有一亿做一个片子,当然好。但我只有一百万,怎么办?而且还不能亏,怎么办?还要最快时间回钱,怎么办?

  所有的商品都一样,成本,售价,赚差额。

  所谓一个专业的电影人,你首先得不让你老板亏钱,无论他是投一百万还是一个亿。

  中国有部分观众的逻辑很搞笑:做电影不亏钱就不是诚意之作,就不是好电影ԅ(¯﹃¯ԅ)。

  于是中国电影掀起一股卖惨的风潮。不比电影谁做得好,比做电影谁亏得多,最好是亏得倾家荡产加卖肾,那就拔得头筹。

  难道做电影的人活该饿死吗?说好的社会主义国家,咋那么封建剥削呢?

  如果真的一个接一个得亏,就没人愿意做电影了。那大家一起回去看皮影戏吧。

  作为电影人,作为一个职业,和码头搬运工没有区别。首要就是养活自己,其次才是做好片子。很多人会说,养活自己和做好片子不违背啊。但现实中两者常常会发生矛盾。

  好片子需要时间,需要人,最重要的是需要钱。不是每个人都能拿出一个亿的。

  那么这个时候一百万的活,接不接?

  就像搬运工,当然希望有个大工程,可以赚一笔大的,几万块。可是没有大活的时候,请你帮忙扛个行李箱,赚个

  请收藏:https://m.ytdfnx.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