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47章 未来之大明_挽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明。”

  虽然崇祯对于未来大明的描述语言并不是那么的华丽,但是这个皇帝口中的新大明,还是打动了夏允彝,让他抛却了最后一点犹豫。

  “学生自当为陛下竭尽全力,以待早日看到陛下眼中的那个大明。”夏允彝起身离开了座位,对着崇祯恭敬的行礼说道。

  同夏允彝继续就青年学会的组织、创建和人员招募要求进行了详细的讨论,当天色阴沉下来的时刻,朱由检终于中止了这场见面,放夏允彝回去休息了。

  不过虽然夏允彝离去了,但是朱由检自己还是在不断的思考着,如何将青年学会的功效利用到最大。

  虽然青年学会创建的初期,必然会以北方士人为主,普通的年青人显然是无法在学会中拥有话语权的,这也是大明现在的现实状况。

  但是一旦青年学会开始在舆论宣传和小学教育中扎下根去,那么新的受过小学教育的年青人自然会慢慢浮现出来。

  也许最初的学会成员还是在旧式教育中成长的年青人,但是一旦他们掌握了那些通过小学教育培育出来的年青人的力量,这些学会成员中终究会出现抛弃旧文化,而去拥抱新文化的人员来。

  因为在旧文化中他们不过是无名小卒,但是在新文化里,他们却是开山鼻祖。在名利的诱惑下,大多数人都会选择对自己更为有利的道路。

  乡村、学校、军队都将会是青年学会后备成员的储备库,特别是学校和军队,更是年青人聚集最多的组织,有了青年学会的渗入和引导,也无疑让崇祯加强了对这些组织的控制权力。

  当崇祯在苦思冥想的时候,在遥远的南方扬州,两淮盐引案也差不多快降下帷幕了。

  韩一良、门陈新、许显纯这三位扬州城内现在权势最为显赫的官员,终于一改一两个月前焦头烂额的模样,开始好整以暇的收拾着扬州各大盐商的资产了。

  两淮盐引案被揭开的时候,三人虽然知道这是一个大坑,但是想着有皇帝在身后支持,倒也没有担心什么。

  但是后金入侵蓟州的消息传来,顿时让扬州原本还算平稳的局势开始出现了翻覆。

  不少盐商身后的士绅官僚以为,在皇帝抵抗后金入侵的关头,一定不会希望南方闹什么乱子。因此,只要他们群起向办案人员施压,说不定就能将盐引案波及的范围减到最少。

  因此从苏州、南京前往扬州的信使便陡然增多了起来,苏州的士绅和南京的勋贵,或是以私信或是以公文发给韩一良和门陈新,为相熟的盐商求情。

  许显纯他们倒是没敢自讨没趣,毕竟锦衣卫和他们这些外臣没有什么瓜葛。如果不是许显纯还带着两个警备师驻扎在扬州城外,说不得还有人会再组织一次扬州百姓上街的活动。

  在这种局势之下,韩一良和门陈新不得不采取了拖延战术,以待北方的战争结束,再来决定对于盐引案的处置。

  而崇祯三年元月,从北方传来的战争胜利消息,顿时打破了扬州城内的明争暗斗。

  原本还在死保扬州盐商的江南士绅勋贵们,立刻撤走了自己的亲信,开始同涉案盐商进行切割。

  而一直抗拒抵赖的盐商们,现在也老老实实的配合起了查案官员,试图寻求一个宽大的机会。

  请收藏:https://m.ytdfnx.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