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73章 殿试的变化_挽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试的制度,这是对国家人才的轻慢啊。”孙元化也随着周延儒一起,向着崇祯进行了劝说。

  朱由检却不以为意的看着两人说道:“科举考试的确是国家的抡才大典,但是最近几十年以来,科举考试陈腐的方式和内容,多为地方士人所诟病。

  这些士人都认为,现在科举考试的方式无法选拔出真正能够经国治世的人才,反而因为固定的模式和考试内容,使得一些死记硬背的庸碌之才更容易赢得考官的青睐。而现在的考试规则和试题出设方式,也更容易让考官上下其手,制造科场舞弊的行为。

  怎么,现在朕响应了这些士人的请求,对科举的规则稍稍作出了一些改变,听到民间有人反对,就有人沉不住气,觉得还天下太平一些好,就想要恢复老规矩了?

  要朕说,你们现在的担忧是不是太过提前了一些?外面反对变革科举的人士还只是口上嚷嚷几句,你们就已经吓得要往回撤了。这样下去,朝廷今后还能办成什么事?是不是,今后只要民间流传几句风言风语,朝廷就要原地踏步不再前进了?”

  对于皇帝的质问,周延儒和孙元化两人互相对视一眼,都有些说不出话来了。这两人本就不具备什么应变的才能,他们反对皇帝对殿试内容进行调整,也的确是因为担心外界的反应过大,当皇帝点明了他们的担忧之后,他们反倒是无话可说了。

  周延儒沉默了片刻之后,随即对着皇帝妥协的说道:“其实陛下可以稍稍变通一些,只要将倡优上殿表演这一项取消掉,臣以为外界的反应应当也不会这么大。

  而且臣以为,殿试的试题完全可以用文字表达出来,而不必经由倡优表演出来。陛下何必为了坚持这一点,而去激怒那些外界的士子呢?”

  朱由检看了看在一旁连连点头的孙元化,不由沉默下来思考了一会,才继续开口说道:“你们都知道,科举乃是为国选拔人才的抡才大典,但是选拔什么样的人才,才会合乎于国家的需要呢?或者说今日之大明,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呢?”

  周延儒想了许久,才勉强的回道:“自然应当选拔品行高洁,才学渊博的正人君子,才能符合国家设立抡才大典的需要。”

  朱由检却摇着头说道:“品行高洁,才学渊博的正人君子,难道就能解决我大明目前遇到的各项问题了?这样的正人君子,我朝出现的难道还不够多吗?

  昔日众正盈朝之时,难道不是老奴在东北折腾的最厉害的时候?那些正人君子不仅没有平息老奴在东北掀起的叛乱,反倒是在西南又挑起了奢安之叛。

  这些正人君子于治国一途没有起到什么好作用,倒是在朝堂上党同伐异,掀起了从皇祖父以来的最大党争,使得我大明朝堂上的官员,做什么事

  请收藏:https://m.ytdfnx.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