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700章 借助舆论_挽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营口挫败大清汗王亲征大军的消息很快就传回了关内,这个速度甚至没比孙传庭从海上送回的消息慢多少。河北、京城的百姓、文人士大夫们皆是精神大振,接连街头巷尾的市井小民都认为规复辽东失土的日子不远了。

  这场胜利固然是激起了民心士气,但也不可避免的助长了一些人的盲目乐观主义,不少文人更是喊出了要全线出击,一举收复沈阳的口号。

  近卫军所受到的赞誉更是空前绝后,领军出征的孙传庭更是成了街头说书人口中的武穆再世,戚少保第二。至于朝中的文官们,对于这场突入其来的胜利也是有些措手不及,一时起了许多心思。

  近卫军出击辽东,内阁诸大臣自然是知晓的,不过之前总参谋部说的很明白,就是趁着沈阳没有防备去攻一攻营口,把沈阳的清军吸引到辽南,好让总参谋部放手解决衮楚克台吉和阿敏两人通敌一事。

  因此内阁诸位大臣们对此也没怎么放在心上,他们只求不要再闹出一次柳河之败,坏了当前的大好局势就成。也因为孙承宗当初有柳河之败的先例,所以这次内阁诸臣根本就没想去分什么功劳。他们潜意识的认为,上次渡条河流都不成功,这次要跨海攻击营口,恐怕结果也不怎么妙。

  正因为怀抱着这样的心思,近卫军成功攻下营口时也没多少官员去向皇帝报喜,大家都认为只有等近卫军成功撤回来,这次的作战才算是圆满结束。但是谁能够想到,这一次军队居然这么争气,连黄台吉亲自带领的大军都击败了。

  这可不是军队传来的捷报,对于明军自己的报捷,文官们都是要打个折扣再看的。这是从辽东逃回的汉人口中传回的消息,有几位甚至还是清国汉军旗中的小头目。虽然不知道为什么这次大捷的消息会传播的如此之快,但是朝中上下倒是确定,黄台吉在营口城下受挫是一定的了。

  如此一来,出征营口的近卫军就立下了一桩奇功。可这样的功劳怎么能够让武臣们独占呢?以文御武可是文官们的政治正确,虽说孙承宗、孙传庭这些官员也是文官的一份子,但是在某些官员眼中,他们已经半只脚踏入了武臣的序列,不能完全向着文官们了。

  以前明军太弱,女真八旗太强,就连孙承宗这等算是知兵的文臣,弄了几年还是弄出了一个柳河之败。至于熊廷弼更是因为辽东军事问题而丢了性命,作为一名文臣因为军事问题掉了脑袋,在大明朝也是极其罕见的。

  因此在柳河之败后,除了想要冒险一搏的中层官员之外,朝中执政大臣们都避而不谈辽东的军事问题。大家都是从天下读书人中冒出来的人尖子,除了少数书呆子之外,有那个不是一点就通的聪明人。

  口头上喊一喊恢复全辽,这是

  请收藏:https://m.ytdfnx.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