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303章 同文馆之行_挽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因为这位东方的统治者显然产生了对欧洲文化的兴趣,虽然他没有表现出对于神学著作的兴趣,不过在这些传教士眼中,这已经是了不得的突破了。

  从范礼安神父开辟东方传教据点,到利玛窦、罗明坚两位神父找到吸引中国士大夫对西学的兴趣之路。历经了100多年后,到了他们这一代人,终于可以直接面对中国皇帝进行交流。

  金尼阁认为,只要再继续努力下去,那么这个庞大帝国成为主的牧羊之地,并非是遥不可及的希望了。

  龙华民还没有从刚刚目睹地球自转实验的震撼中镇静下来,他有些迫不及待的想要做一些事,来证明自己还拥有对主的虔诚,因此他不顾忌讳的插嘴说道:“陛下,也许您还应当拥有一本圣经,好聆听天主的福音。”

  金尼阁顿时有些惶恐的阻止道:“龙华民弟兄,注意您的举止。”

  朱由检放下了索引,笑着说道:“没关系,让这位神父说说也无妨。朕想要看看,天主的牧羊都写作了些什么,在思考些什么,然后再决定要不要聆听天主的福音。”

  看到龙华民操切的态度并没有遭到皇帝的不满,金尼阁松了口气,不过随即他反应过来之后,有些欣喜的问道:“那么陛下的意思,您将会在适当的时候,聆听天主的福音吗?”

  朱由检笑了笑说道:“在大明每个人都有宗教信仰自由的权力,只要这种宗教不是以煽动民众反对朝廷,或是分裂大明,或是挑起宗教之间的仇恨行动为目的。”

  金尼阁、邓玉函等人顿时回答道:“天主教绝不会是这样的宗教,请陛下放心。”

  “不是才怪,你们现在在欧洲的战争,难道是为了仁爱才继续的吗。”朱由检心里吐槽着,不过他脸上依旧笑容满面。

  “如果你们说的都是实话,那么朕一定会好好考虑的。不过我们中国人有句古话,听其言,观其行。朕会仔细关注各位的行动的。”

  崇祯的话让耶稣会的教士们既感到振奋,又有些担忧。皇帝的话虽然很动听,但是言语中不乏警告的意思。

  金尼阁虽然认为进入中国的耶稣会教士,可以保持着良好的操行,但是对于中国以外的殖民地教士们的行径,他就有些忧虑了。

  比如离开中国并不远的马尼拉,那里的西班牙教士对待土著及华人,可算不上是一位仁慈天主的牧羊者。

  在一干西洋传教士患得患失的心情中,朱由检已经带着一叠翻译出来的,欧洲商业法律手抄本返回宫内去了。

  朱由检回到上书房后,就开始翻阅起这些法律手稿。此时的欧洲法律,始终还是没有脱离古代罗马法及查士丁尼法的范畴。

  而欧洲各国封建领主林立的状况,迫切的需要一部能够凌驾于各地封建领主权威之上的成文法,以保护欧洲各地商人和民众的利益。

  在这种背景下,拥有更高地位的教廷,就取代了国王成为了法律的制定者。而从神学家之中,开始脱离出了专门研究法律的学者。

  他们通过研究查士丁尼法、罗马法的法律条文,再结合当地的习惯法,把奴隶时代的法律推进到了封建时代。

  而与此同时研究法律的专家们,在不断研究法律条文的过程中,成为了瓦解神学法学的主力。

  这些专家逐渐成了两派,一个是注释法学派,他们全身心的去研究罗马法,却把罗马法当成了不可变更的圣律。

  而另一个则是评论法学派,他们认为法律应当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法学家要积极参与政府和法院的实践活动,并努力使罗马法文献能够为实际生活服务。

  金尼阁等神父见证过了大明律的严谨性后,自然不敢把宗教裁判所的法律条文翻译过来。

  为了让崇祯认为,现在的欧洲是一个和中国同等高贵的文明,他们甚至主动去除了一些落后而愚昧的法规。

  在崇祯面前的几本法律书籍,一本是意大利的地方法律,一本是西班牙王国的七编法典,而最厚的一本居然是来自于荷兰的商业法典。

  为了能够获得崇祯的好感,耶稣会的传教士们,已经暂时忘记了新教同天主教之间的分歧了。

  请收藏:https://m.ytdfnx.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