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20章 制定目标_挽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阁重要事情时,可以举手表决,少数服从多数,朕觉得这样挺好,当然首辅拥有一票否决权。”

  黄立极有些迷茫的问道:“一票否决权是什么?”

  “就是,只要某件事首辅投了反对票,哪怕其他人都赞成,都不能通过。”

  “那臣要是赞成,其他人都反对呢?”黄立极下意识的问道。

  “那还是没通过。”朱由检毫不犹豫的说道。

  黄立极才发觉,自己似乎问了一个愚蠢的问题,他顿时闭上嘴。

  当各位阁臣还在纠结于,要如何去建设这个大同社会的时候,朱由检再次开口说道。

  “把大明建设成为大同社会,这是我们的最高理想,不是一年两年就能建成的,甚至于数代人之后,我们也未必能达成这个最高理想。

  总而言之,我们在座的各位都是看不到这个目标实现的,因为这个目标太过遥远了。所以我们要把这个最高目标划分为几个阶段,先制定出一个我们能做得到的最低目标。”

  不管是黄立极还是钱谦益等阁臣,心里终于松了口气,在他们看来,皇帝总算是恢复了理智,不再把虚无缥缈的圣人理想挂在嘴边了。

  虽然大明的官员都非常愿意用圣人的道德言论去约束皇帝的行为,但是不代表他们愿意被皇帝用同样的方式对待自己。

  “臣以为,这个最低目标可以设定为国泰民安。”张瑞图赶紧主张道,他深怕皇帝再说出一个让内阁无法做到的目标。

  朱由检只是看了看他,便否决道:“这个目标还是太高,也太过空洞。我们要设定的低一些,也要更具体一些,好让朝廷官员和百姓一听就明白过来。”

  “那么陛下的意思是?”黄立极不得不出声询问道。

  “解决大明百姓的温饱问题。朕以为凡是大明治下的百姓,都应当能够满足,吃的饱穿的暖,这个作为人最低的基本物资需求。”

  崇祯提出的这个最低目标的确不高,但是对于内阁阁臣们来说,这个目标比刚刚他们提出的国泰民安还要难以完成。

  在这些官僚的思想里,国泰民安不过是意味着,边疆不发生战争,国内不发生民变的一个状态,这种状态努力一下还是可以勉强做到的。

  但是要解决每个大明百姓的温饱问题,就算是“吏称其职,政得其平,纲纪修明,仓庾充羡,闾阎安乐,岁不能灾”的仁宣盛世,也不能保证边远地区的大明百姓能够解决温饱问题。

  在座的阁臣中,除了钱谦益等少数几人出身江南缙绅之家,对于这个问题没有太大的触动感。黄立极、徐光启、郭允厚等几人不是出身小地主,就是见过大明底层百姓的生活状态,他们很清楚的知道,皇帝提出了一个根本无法完成的目标。

  作为崇祯的支持者,徐光启虽然认为这个最低目标看起来很难完成,但却同样是他个人的政治理想,和皇帝早就沟通过的他,第一个出声支持了皇帝的意见。

  钱谦益和施鳯来立刻跟上了徐光启的步伐,他们心里想的是,只有和皇帝保持一致,才能让他们在内阁不被边缘化。

  有了三名阁臣的支持,黄立极等阁臣终于放弃了给皇帝泼冷水的念头,他们略显迟疑的向后表态支持了崇祯制定的这个最低目标。

  建设大明的最高目标和最低目标,获得了内阁的全体支持之后,朱由检终于松了口气,果然想要决定什么事,缩小决策的人数才是王道。

  说服9名内阁成员接受自己的想法,比在朝会上说服数百名文武官员们,要简单快捷的多了。

  请收藏:https://m.ytdfnx.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