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217章 跨越太平洋的航线_挽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抵半处理,所有进口粮食的贸易都不得征税。暹罗人的船,贸易额度加倍。

  至于暹罗人提出的其他要求,暂时回绝。如果暹罗人愿意始终同大明保持友好关系的话,那么这些问题将来都不是问题。”

  王承恩小心用手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读到了报告的最后一部分,这是海商协会打听到的,关于通往美洲航路的消息。

  前往美洲的航路有三条,一条是葡萄牙人走过的航线,澳门-马六甲-果阿-非洲,然后绕过好望角,向西穿越大西洋,就能抵达葡萄牙王国在美洲的殖民地巴西。

  这条航线相当的漫长,要花费6-8个月的航程,一个来回就要两年。如果错过了季风期,那就要3年。这条航线唯一的好处就是,沿途都有成熟的港口可以补充修缮船只,但这是对欧洲船只而言。

  第二条则是马尼拉大帆船贸易航线,从马尼拉穿越太平洋直达阿卡普尔科。6月乘西南季风自马尼拉启航北上,至某个纬度的水域,顺北太平洋上的“黑潮”东行,最后抵阿卡普尔科,行程万余海里,历时约6个月。

  这条航线依然掌握在西方殖民者手上,没人愿意向中国商人透露正确的航行路线图。

  第三条航线则是从日本附近列岛直接出发,跨越太平洋,墨西哥上方的某个大陆峡湾靠岸。

  支仓常长受幕府之命,乘坐伊达村丸号访问欧洲。他于1613年10月28日出发,花了两个月跨越了太平洋,又用了一个月抵达了墨西哥阿卡普尔科港。

  这次航行在当时非常轰动,因此也广为人知,有许多船只曾经按照此航线往返过太平洋两岸。

  据说在阿卡普尔科港就有许多华人移民,这些华人甚至成为了城市自卫队的一员。

  航线主要依赖于日本的黑潮水道,一路上顺风顺水,风浪较小,尤其是夏季6-7月风平浪静,因此在七月末飓风季节前通行较为安全。

  这条航线最大的问题是,两个月的海上航行,无法获得补给,需要解决食物腐败和淡水存储。

  而从墨西哥返回就比较简单了,直接走马尼拉航线,依靠信风只需2-3月,且沿途还有岛屿补给。

  报告的最后总结道,开辟大明至美洲的往来航线,最好的选择莫过于从日本列岛中部出发,沿着支仓常长走过的路线前往美洲北部大陆,然后再从阿卡普尔科港走马尼拉航线返回大明。

  听完了王承恩念的这最后部分的汇报,崇祯却长时间的陷入了沉默之中。

  虽然这份报告对于往来北美大陆的太平洋航线描绘的非常详细,想来搜集资料的人员还是下了一番苦工的。但是,朱由检却觉得,这份报告依然还是太过于乐观了。

  太平洋之所以命名为太平洋,不是因为它真的很太平,恰恰相反,正是因为它的变幻无常,所以人们才希望它能够变得太平一些。

  北太平洋的冬季风浪,即便是后世的现代船舶也要屡屡遇难,更别提现在毫无海上定位系统的木帆船了。

  看看西班牙人死守着马尼拉航线不放,就知道从日本列岛出发的这条航线未必有报告中说的这么稳当。

  不过对于大明来说,这条航线却是最为安全的一条,因为这条航线上并没有欧洲人设置的障碍。船只所面对的,只有大自然设置的困难,这对于第一次踏出亚洲海域的大明来说,尚算是一个好消息。

  朱由检最终对着王承恩挥了挥手说道:“如果没有其他事要汇报的话,今天就到这里吧。”

  请收藏:https://m.ytdfnx.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