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308章 阴暗_挽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许久之后,才回答了这位亲近部下,“就算我们侥幸击败了察哈尔部,但是大同关外的草原上就会安宁下来吗?

  我大明现在正是多事之秋,好不容易才稳定了北面的外敌,他们怎么就不能让大明喘口气,这又想着要在朝中掀起党争?吾宁可回去向陛下辞职回乡养老,也不愿再看见朝堂上血流成河。”

  茅元仪顿时有些焦急了起来,他赶紧劝说道:“总长何必如此心灰意冷,这韩先生他们也是不满那些无耻之徒充斥朝堂,一手遮天罢了。再说了,袁先生不也是劝阻总长你,不要介入这场风波么。

  如今正是圣天子在位,就算陛下一时被那些小人蒙蔽了,也总有拨云见日的一天。总长若是不愿附和韩先生的主张,不如就静观其变好了,未必要主动求去,使得朝中再少上一分正气。”

  孙承宗回头看了看他,倒是下了决心说道:“此次大战之前,吾就同陛下说过,吾已经年老体衰,近日来常常感到耳鸣眼花,精力已经大不如前了。

  去岁吾入京奉召,那是因为陛下刚刚登基,吾要为陛下壮壮胆子罢了,并非是老夫还有什么权力之贪欲。

  如今陛下登基已经满一年,朝中已然稳固不摇。这总参谋部建立一年来,也逐渐走上了轨道,即便老夫不在,也没什么不打紧的了。

  韩象云他们给老夫写的信件,那是指望着老夫挟班军回京之势,去逼迫陛下处置朝中的政见不同者。

  先不说这以臣凌君有违纲常,即便是老夫当做没有收到这些信件,黄中五他们会相信,老夫并无意再掀起党争么?

  老夫回京后若是不立即向陛下提出回乡之请,黄中五他们又怎么能睡的好觉呢?到时候,说不好会连你们也一起,被老夫牵连进这场风波里去。”

  孙承宗的话语,让茅元仪一时说不出话来。从万历末年开始的党争,可没有什么是非对错之分,只有党派的立场之分。

  万历末年党争虽然激烈,但是政争失败的官员,最多也就是被赶出朝堂,回乡去冠带闲住,做个富贵闲人而已。

  但是到了天启五年以后,朝中的党争就变得异常血腥了起来,失败者乃是家破人亡的下场。茅元仪想起这个场面,也有些不寒而栗了起来。

  饶是号称总参谋部俊杰的他,对于眼下的局面,也分外感到无力了起来。一切事由的开端,便是半个月前韩象云的来信。

  信中说,首辅黄中五正打算鼓动言官提议,给孙承宗议功时,仿照当年新建伯的旧例,给孙承宗封爵。

  这个提议看起来不错,但是按照大明的政治传统,这便是要把孙承宗从文官划到勋贵的圈子里去。从而避免孙承宗因为这场战功得到皇帝的赏识,在朝中获得更大的发言权。

  当年王守仁封新建伯之后,便再也无法进入到朝廷中枢,对大明的政治事务发出自己的主张了。因为大明的文官们,是不会让一个勋贵插手文官的最高决策权,从而给大明的政治体制开上一个先例的。

  既然黄中五已经对孙承宗出手,就不会再允许他继续留在朝中,给他一个翻身的机会。不管孙承宗愿意还是不愿意,他都必须要作出反应。

  而韩象云主张,让孙承宗先发制人,回京后首先弹劾黄中五,他同东林党人会为之奔走助阵。

  朝中的东林党人和韩象云都认为,现在陛下和朝廷都在大力宣扬明军击败林丹汗的战绩,试图以此来遮掩,崇祯元年来一切不顺利的事情,安抚下天下百姓的不安情绪。

  正因为如此,统帅大军击败林丹汗的孙承宗,现在已经成了天下百姓心中的大明忠臣。以他现在如此之高的声誉,回京后立即弹劾黄中五等阉党余孽,即便是崇祯再不愿意,黄中五也会立刻免冠求去的。

  毕竟对于黄中五来说,保住了自己的名声,才能从朝中全身而退。否则一旦被天下百姓所指责,弄的身败名裂,那他离开内阁之时,便是被政治清算的时候。

  请收藏:https://m.ytdfnx.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