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22章 黄立极的愤怒_挽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人攻击某个非东林党出身的官员,他可以发动数十人甚至是上百人去批判他,而对方能发出的声音却少的可怜。

  在旁观者看来,这显然是得道者多助,而失道者寡助。就算事件中没理的是那位东林党人,在舆论的压力下,结局也会截然不同。

  东林党人大多出身良好,犹以江南缙绅者为多,他们的亲友师朋莫不是士林中的一员,且又最喜欢讲什么同气连枝。一旦有官员惹到了一人,往往就会和捅了马蜂窝一样,引来一大群士人的全方位攻击。

  正因为东林党人掌握了大明舆论的权力,所以它屡屡被阉党打压却依旧顽强的生存着。当然也正因为东林党人在舆论上的霸道蛮横,使得朝堂上那些非东林党人不得不抱团取暖,便成了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

  当崇祯登基,把东厂改成了大明时报社时,朝中的文官对此事是漠视,且不以为然的。东厂这帮番子,让他们去打探别人的阴私或是刑讯逼供大概是一把好手,让他们学习士人办一份报纸,天知道上面会登出一些什么可笑的文章出来。

  朝中的官员对于大明时报社的鄙视是有理由的,因为他们第一不相信会有文采出色的文人给大明时报写文章,从而毁坏了自己的清白名誉;

  第二则是,报纸刊发出来总是要给人看的,在大明除了读书人之外,很少有人能看得懂一篇文言文文章,除非它直接使用市井俚语写作。而作为天然正义的读书人,谁会去替东厂开办的报纸解读文章呢?估计这大明时报最后的下场,只能用来给街上的商家包货物。

  文官们嗤之以鼻的猜想,在大明时报都变成了现实。大明时报不仅采用了所谓的白话文即市井俚语写作,还采用了标点符号及推广简体字,来减轻读者的阅读负担。

  除此之外,皇帝下令推广的扫盲运动,最主要的教材就是每一期的大明时报。也就是说,在皇帝的强制政策下,大明时报很快就在认识几个字,但又不算是读书人的市民阶层内流行了起来。

  在以往,地方民众对于读书人有着一种天然的敬畏,这种敬畏不仅仅在于这些读书人将来可能成为官老爷,是天上的文曲星降世。更为主要的是,这些读书人掌握着对朝廷大政方针的解读能力。

  地方民众必须依靠这些读书人,才能知道这朝廷又发生了什么变化,朝廷新近颁发的政策对自己有些什么影响。

  但是大明时报的出现,从某种程度上等于剥夺了读书人身上的这部分政治身份。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大明时报取代了这些读书人,成为了朝廷政策和下层民众之间的联系纽带。

  虽然朝中的某些官员还看不到地方上发生了什么变化,但是就在京城之内,拿着大明时报的商民向顺天府告状的案件已经渐渐多

  请收藏:https://m.ytdfnx.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