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379章 布商们的商议_挽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而且两尺以上宽幅的布匹极为难织,难不成他们是两人一组机器?这样的话一天又能织成几尺?以这个价格出售岂不是要亏本?”

  孙佐伯连珠炮一般的发问,顿时把飞云布庄的老掌柜给问晕了。他看了一眼面对自己有些迷糊过去的包掌柜,顿时知道自己似乎有些着急了。

  不过也难怪他失去了往日里波澜不惊的模样,作为松江府最大的几名布商之一,今年他的生意实在是大受影响。

  往年都是北方运棉到松江,然后他收购了籽棉再分发到织户手中去,或是织户以织好的布匹偿还,或是他扣除籽棉价格给予一定的加工费用。

  但是年中时,从北方运来的大批棉纱很快便挤占了松江的籽棉市场,2斤棉纱换一匹小布,或是2斤半棉纱换一匹标布。

  从籽棉纺成一匹布,起码要7天。但是用棉纱纺一匹布却只要一天,手艺精湛的甚至可以略略超出一匹。

  用布交换棉纱,显然要比用布交换籽棉划算,还免去了前面一系列麻烦的工序,孙佐伯等松江布商的生意自然大受影响。

  而这显然还不是最为糟糕的消息,糟糕是今年做北方生意的布庄,都不约而同的减少了对松江布匹的进货。虽说这些进货量的减少,同往年他们出售的布匹数量相比,并不算很多。

  但是随着陕西受灾,一个北方布匹销售大市场的萎缩,北直隶的布匹市场显然就重要了起来。

  北直隶有1千多万人口,每年的棉布消耗量大约为一千九百万匹,人均两匹不到的样子。而京城人口7、80万,每年消耗的布匹却高达390万匹,接近人均五匹的程度。

  往年光是京城各家商号从松江购买的布匹就超过了200万匹,但是今年才*了3、40万匹。北直隶各地的商号,*数量也有不同程度的收缩。

  也正是因为如此,当飞云布庄的东家邀请他们北上,打探京城布匹市场的情况时,孙佐伯才积极的响应而来了。

  当孙佐伯住口之后,包掌柜才整理好思路,对着他回道:“关于您提的这些问题,我也很是纳闷。于是托人请了内府棉纺织厂的一名管事出来喝了一顿酒,从他口中倒是得到了一点消息…”

  包掌柜小小的为自己表了一次功后,才对着众人讲述了,他从这名管事口中打探到的消息。

  原来内府名下的棉纺织厂,并不是把机器和织工召集在一起上工这么简单。

  从收进棉花后,纺织厂就对棉花进行评定分级,把质量相近的棉花归拢在一块,这些棉花一共分为三个等级。

  然后就是纺纱工序,对应棉花的等级,纺纱也有三个等级,分为20支,16支,12支。每一两棉花能纺出多少根1米的纱线,就代表着几支。20支就意味着,一两棉花纺出了20根1米长的纱线。

  请收藏:https://m.ytdfnx.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