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十三章 回上海_奋斗在大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原原本本的中国货物,从上海港流向南洋各处。各处商人发现,这一次生意分外好做。

  因为首先有官方背书。

  虽然大明没有在每一个国家都留驻使节。但是几乎所有南洋国家都有华人。这些在当地有家有业的华人都有了与大明官府联系的渠道。直接与海关联系,其实就承担了大明外交使节的作用。再加上他们在本地本来就有一些根基。

  有国家背书,和没有国家背书是完全不一样的。

  诚然,前文也说了。大明对于南洋的经营,虽然一百多年的雨打风吹去,已经所剩无几。但是那是作为国家来说的。对于大明重返南洋来说。但是对于个人就不那回事了。

  如果是一个普通汉商,弄死你就弄死了。大海茫茫,有无数风险,但是总体上来说,人祸还是多过天灾的。以这年代的消息流传渠道,即便是在国内行商,死在外面,不知音信的不知道有多少,不信请看明清,有多少客商在外被杀人,变成鬼申冤的故事。

  有了国家的背书。虽然不至于一点问题都没有?毕竟钱帛动人心。不过,不敢做到明面上而已。

  即便这样,对很多商人都是极大利好。最少正常生意秩序是有的。虽然大概仅仅在一些人多的地方,比如港口啊,城市啊。、

  当然了,必须承认,除却一些刚刚投入大海的新海商之外,那些一直做这个事情的。也不是什么好鸟。

  但是大体上,去年上海开港一拨人都赚到了钱。于是,江南上上下下都掀起了南洋热。更不要说,周梦臣在日本打出来的东洋市场。

  要知道,日本市场从来是很赚钱的。特别是金银兑换生意。周梦臣在日本做的事情,虽然没有灭掉日本,但打开日本市场的所有阻碍。又开辟了一个大市场。

  如此一来,上海港口这里,简直是鲜花着锦,烈火烹油。整个上海肉眼看见变得。一个个码头修建起来。一做作仓库都建设起来了。上海县城原本在上海港之中处于一个重要的位置。而今却不一样了。

  上海县城海瑞一直有修缮。但是比起上海港的发展,似乎一下子落后几十年。

  而且大量工程,带来了很多新技术,比如水泥与水泥相关的一系列产业技术。让上海港本身有一种特别的风格。与上海县城形成一新一旧非常鲜明的对比。

  虽然说,上海县城在倭寇之后才修建,其实也没有几年,还是一座新城。但是在视觉上已经留在上一个时代的建筑物了。

  如此兴旺的产业,带动无数百姓聚集。而无数人依靠上海港生活,以至于上海港的每一个泊位都是非常珍贵的。也不可能因为大军回来,就将上海港全部清空。这里面影响的也就太大了。

  周梦臣看着焕然一新,几乎不敢相信的上海港。虽然与后世上海的车水马龙有

  请收藏:https://m.ytdfnx.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