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十三章 王畿倒戈_奋斗在大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十取一不等。”

  “这一点,很多朋友都可以佐证。”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固然是很好的。但是有谁想过那些落第不取的人?很多人家,都是举族供养一个读书人,一旦不中。则全家难以为继。我见过不少,落第者,疯癫者有之,投水者有之,悬梁者有之,简直是苦不堪言。”

  “臣以为这些人落第,但是却都是大明士子。而且十年苦读,肚子里也是有学问,何以如此?”

  “且张元走西夏,为宋室患,其中有一二之徒,铤而走险,难不成不为大明之患吗?”

  忽然有一人站起来说;“杨生此言差矣。因张元之事,从此会试不黜落,难不成因为怕这些落第的人造反。从此童试开始,就要足额录取,朝廷如何用得了这些人?根本不可能。”

  杨节说道:“这位兄台说得好。这样做是不可能,不可取的。但是,我又要问一个问题,圣学本就是无所不包。不所不有,朝廷所选也应该是经天纬地之才。其才不足以为朝廷所取,但依然足以安身立命,胜过寻常不读书的人才是。为何有穷酸秀才,为人所辱?何也?是圣学足以治朝廷,不足以治一屋乎?”

  此言一出,所有人都议论纷纷。

  大家议论纷纷。

  周梦臣在一次听了,微微点头。一旁的王世贞凑过来说道:“你的弟子够虎啊?”

  周梦臣说道:“初生牛犊,初生牛犊。”

  周梦臣何明白,杨节在偷换概念。因为他说的是对的,治理国家的学问,与一个人成功的法门,从来不是一回事。就好像是指导一个国家发展的经济学家,炒股却很有可能赔的倾家荡产。

  更不说儒学在治理国家方面都有所欠缺,在一个人如何谋生更是一点也没有教导。当然有一些人会自己脱颖而出,却与儒学没有什么关联了。

  但是这个事实,谁敢谁说?

  谁敢说儒学不是放之四海皆准?谁敢说儒学不

  (本章未完,请翻页)

  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谁就是找死,即便是周梦臣宣传新学说,也要从儒学之中找出一派,来改头换面。毕竟汉朝之后,儒学一家独大,早已根深蒂固不可动摇,根本是政治正确。

  所以下面议论纷纷没有一个人敢上前说话。

  明白的人自然不会说,不明白的人也是搞不清其中问题的。

  杨节继续说道:“这正是八股之文,不是治事之学。学生以为科举之学,应该加入治事之学。从而让参加科举的学子,上可安国兴邦,下可容身立命。”

  杨节此言一出。很多人都看向周梦臣。徐阶默默问身边的张居正说道:“这个孩子是谁?”

  张居正说道:“杨节是杨伯修的儿子,而今也在周梦臣门下。”

  徐阶说道:“原来是伯修的儿子,故人之子,有昔人之风

  请收藏:https://m.ytdfnx.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