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八十五章 格物致知_奋斗在大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想灌输进去,也不用改名字了。

  吴廷翰最后还是答应了。

  并主持了格物致知第一刊。

  其实格物致知第一刊,也没有什么好文章。无非是表明本刊的立场。吴廷翰写了一篇,气本论。内涵也就说整个世界都是由气组成的。周梦臣在这吴廷翰指导之下,写了一篇物上见理论。

  其实是周梦臣写了一些关于科学实践的一些文章。被吴廷翰修改了一番。拔高了思想。

  物上见理,是从儒家哲学范围之中,回答了怎么格物致知的问题。用现代的哲学来说,就是实践得真知。

  格物致知,就是观察事物本身,能得到道理。但是怎么得到啊?就是将得到的道理,再令实物去验证一遍。就是物上见理,一下子让周梦臣科学理论在儒学之中有了理论支持。

  不要小看着一篇文章。

  之前周梦臣的学问,可以被人视为旁门左道。而这一篇文章,正式将周梦臣所有学问列入气学门庭。成为了正正经经的学问。

  单单是这一点的改变,就打开了周梦臣的科学学说,向大明士大夫传播的大门。

  这是周梦臣无论怎么努力都不能得到的待遇。

  这让周梦臣对吴廷翰这个师兄感激非常。

  不过,吴廷翰忙完这一切之后,也就准备回家了。

  用吴廷翰来说,这一次来北京,本来就是意料之外。而今什么事情就办完了,他就不在北京讨人厌了。

  周梦臣留了几次。也留不住。

  只能亲自送他出京。

  一路送到了通州。

  在运河登船之前。吴廷翰找周梦臣深谈一般。

  吴廷翰说道:“周师弟,今日一别,你我师兄弟不知道何日才能再见,有些话,虽然不好听。但是我还是要说的。”

  周梦臣躬身说道:“师兄,有什么话尽管说来。我洗耳恭听。”

  吴廷翰说道:“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唯之器。我虽然觉得道器之间,不能以上下而论,道中有器,器中有道。但是君子不器这四个字,还是要谨记的。你的天资很好,我从来没有见过,你如此思维敏捷,举一反三,短短数日,似乎将气学上下,融汇贯通。只可惜,你根底不纯。心有杂念。乃是少时,没有得了好老师传承,从根子上就缺了太多太多的。”

  周梦臣立即躬身说道:“师兄说的是。”

  古代中国人与现代中国人的思想有太大的差别了。如果是士大夫与现代高学历人群之前的思想,又是天差地别。周梦臣来到明代之后,已经补上了很多课程,史书,经学。乃至各类典故,诸子百家,都读了不少。

  但是本性是很难改变。

  特别是对于已经形成完成价值观的人来说。所以这些到明代读的东西,只是锦上添花,不可能改变他根本的思想。

  吴廷翰敏锐察觉了这一点,说道:“气学后辈之中,你是最能将气学

  请收藏:https://m.ytdfnx.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