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十七章 合流趋势_奋斗在大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候福兮祸之所倚,祸兮福之伏。严党与徐党之间一时间是分不出来胜负,嘉靖也不会让他们分出胜负的。他或许回家守孝一段时间,才能将局面看得更清楚,毕竟旁观者清。

  只是,他即便回家丁忧,也必须有人在朝廷上护着他的势力,不然等他再出山,就是孤家寡人了。那可不行。

  杨博想到这里,又拿起了周梦臣的书信。看到书信之中,周梦臣约他一会。杨博心中暗道:“再好不过,你不来找我,我还要找你的。”

  杨博对黄河银行的种种,了如指掌。

  可以说黄河银行本身就是晋商一系与气学一系联合的产物。这种联合不仅仅在资本与权力上,还有人员之上。银行有大量业务,不精通数学根本不可能的。而大明数学最好的人是谁?

  现在不是周梦臣了,而是程大位。

  唯有大同书院才能培养出大量精通数学的人才。所以在黄河银行组建之中,除却晋商出了很多掌柜,伙计,账房之外,还有不少大同书院的毕业生加入其中。毕竟银行的待遇,其实还不错,如果不说政治上的待遇,赚钱一方面,要比寻常官员强太多了,当然了,仅仅是明面上的收入,灰色收入不算在其中。

  或许一些大同书院的毕业生自己没有感觉到。其实他们在什么地方身上都贴着周梦臣标签。如果没有周梦臣在,这些人是不可能迅速在黄河银行之中担任要职的。即便他能力再强也不可能。

  毕竟这年头,很多地方用人都很闭塞的。后世很多企业都还有天花板了,不要以为晋商这里就没有了。

  同样,晋商并没有什么学术上的追求。杨博也没有什么儒学上想法。如果真说有,杨博是主张实干的。或许能划为实学一脉。

  所以,杨博对于学问上并没有什么追求。

  其实,杨博这样的官员在大明才属于常态。在大明学术与政治之间的影响,有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就是明初,当时官府拥有儒学的解释权,可以说,学在官府。当时三杨等人,不仅仅是内阁大佬,也是天下敬仰的文学大家,如大儒。弟子满天下。

  而在此之后,很快就不能持续,再有各路学派兴起,但是总体上来说,学术与官府之间,是有些差距的。朝廷有时间也会请大儒入京为皇帝讲学。但是最后也不会让大儒进入朝堂之中。

  到了第三个阶段,其实就是嘉靖开始的。那就是学术之争与政治之争在加速融合。大礼仪这一件事情就是很明显的,大礼仪之中,心学一脉迅速崛起,然后又被打压,到了徐阶以学术为纽带,以心学为根基,与严嵩掰手腕。学术与政治之间的距离迅速拉近。

  当然了,这个过程并不是没有反复的。比如张居正,对于讲学就深恶痛绝。他觉得讲学就是一个幌子,其实就是在野大

  请收藏:https://m.ytdfnx.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