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1295章 强硬天子_贞观俗人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苏定方手里头肯定有大量的俘虏等,正好买些过来啊。”

  因为李世民故意卡吕宋脖子,设立的移民限制,虽有许敬宗崔敦礼等帮忙,但依然受限很大,这导致如今吕宋也不得不修改策略。

  秦琅早前本打算大量从中原移民汉人过去,建立一个汉移民殖民地,并不想过多的在吕宋保留本地土著或其它外来奴隶。

  可在现实面前,他也不得不低头。

  不低头不行,人口增速过缓,严重制约吕宋发展。

  他现在只能放宽对土著的控制,不仅开始招安一些土著部落,将他们迁移到吕宋外岛,分田授地,甚至还对一些土著部落保留了不少自治权力。

  另一方面,也只能加大奴隶的引进。

  搞的现在,吕宋的汉人已经不到半数了。

  秦琅只能加强殖民教育,比如规定所有土人的孩子都要到吕宋本岛上接受汉化教育,实行寄宿制度,安排这些土人孩子到汉人家庭中寄宿居住,吕宋官府给寄住家庭一笔补贴。

  同时,也到处搜罗那些孤儿,让汉移民家族收养,官府同样补贴一笔钱。

  秦琅试图通过这种方式,来增加可靠的吕宋人口。

  当年秦琅在武安实行这种收养蛮族孤儿的政策,效果还是不错的,许多蛮族的战争孤儿们,打小在汉人收养家庭中长大,认汉人为父母,学习汉文化,长大后,除了长相稍有些不同外,其实已经跟一般的汉移民没什么区别了。

  他们的思想,已经完全汉化。

  在武安,在太平港,这种收养长大的孤儿特别多,如今也都已经成长为年轻一代,在各行各业之中,甚至许多黑不溜秋的昆仑奴年轻人,都已经汉化了,一口唐官话说的比许多中原山里汉人都好。

  但秦琅一直觉得这只能是权宜之计,如果不想办法保证主体民族的数量优势,那么将来一定会有严重的隐患的,尤其是吕宋这样的海外之地。

  在秦琅的设想里,主体的汉民族不能低于七成。

  这种思想在后世可能被攻击,但在这个时代,是必须的。

  “百济虽说是东北扶余人南下征服马韩诸部建立起来的国家,但扶余人也算半个自己人。”魏昶虽说奴隶出身,但毕竟如今也是个侯爷,所以这些年也是学了些知识的。

  他也知道说百济与高句丽国的统治者都是出自扶余,扶余是扶余人建立的,他们属于秽貊人的一支。

  濊貊族早在西周时代,就已经是周王朝的臣属国了,夏商之际,广泛分布于南起朝鲜半岛北至松花江流域中游的广大地区,濊貊主体在东北,周灭商后小部分逐渐迁至其他东部地区,一小部分濊貊人迁至朝鲜半岛。

  后来濊貊族的北支索离族在松嫩平原建立王国,中原译为扶余国,汉晋时,一直臣藩中原王朝。

  “到如今啊,大部份的扶余人都同东胡、萧

  请收藏:https://m.ytdfnx.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