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724章 建一所大学吧_大唐第一逆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科技、医学的发展是离不开专业的人才的。

  而盛唐集团能培养的人才有限。

  所以,他照着未来的布局,想先造大学一所。

  孔颖达问:“所以,子立先生是想让我们过来一起选址?”

  这里的位置处常乐坊的边角位置,仅有几户人家。

  李愔点头。

  “今天让你们来,是有三件事。”

  大家疑惑。

  那是什么事?

  “第一,就是孔大学士所说的选址的问题,我想选在这里,大家觉得怎么样?”

  房玄龄道:“这个位置十分好,正好临着东市,就在盛唐集团边上。”

  其他人也纷纷表示。

  虞世南说:

  “常乐坊虽然在东市边上,却不如东市繁华,但却是出奇的灵境,又可以看到城外的景色,不为喧嚣所打扰,我以为,在这里建大学,那是最好不过!”

  “我认可虞世南的说法,读书自当要安静,不可放置于闹市之中,否则可能会被世俗之气所染!”

  像是平康坊,大部分的青楼都在那里安置。

  如果大学造在那里的话,确实是不合适。

  这一点,李愔也有想过。

  其他人也是表达了他们自己的看法。

  这一点,大家都是认同的。

  房玄龄问:“那第二点呢?”

  “第二点,关于审批的事,这里将是大唐最大的一座大学,所以,建筑上面会有十层以上的高楼……”

  说到这里时,大家都明白了李愔想要说什么。

  房玄龄直接说:“这一点,一会儿我便入宫中与陛下说起,这是利国利民的好事,应该批复才是。”

  “是的,我们也会入宫中与陛下提及此事!”

  “是的是的,子立先生,这一点,就让我们来做就行了!”

  这就是让他们一起出来的原因之一了。

  没有想到这些人这么上道。

  让人意外又惊喜啊。

  如此一来,那就是太好了。

  这时,有人问:“那第三呢?”

  “第三呢,我有一个请求!”

  众人安静。

  一会儿过后。

  “子立先生有话直说,只要用得到我们的地方,我一定会尽全力!”

  “是啊,子立先生有需要尽管说,我会做到的!”

  “可不是,子立先生为了大唐做了这么多事,有啥事直接说,我会帮的。”

  几乎是所有人都表达出了自己的看法。

  大家是一致的统一。

  一边的孙思邈十分欣慰的看着眼前的情况。

  而李恽则是有些感慨。

  这就是得道者多助啊。

  “很好,大家这么说,那我就说明了。”

  李愔十分满意于大家的表现。

  这么说的话,那自己就不客气了。

  “接下来,我要建的大学,可以容得下两万人以上的学生。这些学生,都要是二十岁以下的学生。”

  这种规模,已经是十分之大了。

  古代的大学,顶天也不过百人之数。

  这么多人的话,那一切可不简单。

  同时,他强调了二十岁。

  毕竟没有必要花太多精力给年纪大者。

  要知道,《汉书》有语:“太常择民年十八以上仪状端正者,补博士弟子。”太学里面的经师每一年都会在各地选取年满十八,品行端庄且学识过人的青年进入太学。

  其次是“郡国举荐”,即地方官举荐当地出色的学生入学。此外还有经考试选拔的,或因父辈在朝任职而得以入学的等。

  学生的年龄跨度很大,既有十几岁的少年,也有五六十岁的老人,可见在当时人们就意识到学习是与年龄无关的,只要有好学之心,人人都可得到学习的机会。

  这是现在大学的处境。

  但李愔不这么做。

  年轻人才有活力,才能创造出更大的价值。

  但并不是说年纪大了不行。

  只不过他们受到了现有知识的束缚。想要改变,十分困难。

  而年纪小者,接受能力强。

  大家听着,没有人发表意见,因为大家知道,李愔这么做的目的一定是有想过的。

  他接着说:“所以,我要你们帮着介绍师资,一切有才之人,都可以介绍来大学之中任职!”

  他这么一说,众人恍然大悟,原来是这样啊。

  李愔看着大家,希望从他们那里可以得到答案。

  请收藏:https://m.ytdfnx.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