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百三十六章 文华之盛 以载道育精英_汉血丹心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明白了。

  长乐塬这边皇帝自然也来过好几次,但像这次大张旗鼓摆开御驾仪仗的来,却是头一次。皇帝亲临,微服私访和御驾钦查的性质是完全不一样的,这是一种隆重的象征,象征着以天子之尊对某一个人或者是某一件事的最大肯定和嘉奖。

  作为今天的重头戏,为长安学院的正式开院剪彩致礼,自然是皇帝最感兴趣的事。在几年之前那次著名的宣室阁奏对中,元召第一次提出想成立一所综合性的大型治学之所,为国家培养人才的时候,皇帝马上就点头同意了。这与他心中的想法正是不谋而合。

  作为一个胸中有着极大抱负的皇帝,他对各方面的人才都是极其渴求的。随着这个天下越来越繁荣,出现的事物越来越多,各种需要解决的棘手问题也越来越涌现出来。想要安安稳稳的做一个皇帝,也许很容易。但要想做一个青史留名万民拥戴的好皇帝,却很难。这一点,他执政越久,就感触越深。

  他曾经十分羡慕高祖皇帝时期那种谋臣如雨武将如云的局面,心中时时在感叹自己为什么就没有那么多的智勇之士辅佐呢!不过后来有一次在和元召提起这个话茬时,元召的一句话让他从此改变了态度。

  “每一个时代都有属于每一个时代的精英,他们共同构成了所处时代的框架。每一个时代的人物,也都有属于自己的历史使命。陛下何必舍近求远去羡慕前朝的贤臣呢?天下郡县,草莽民间,到处都有良材美质,只要善于发现加以雕琢,国家栋梁,何愁不得……!”

  是啊!皇帝深以为然。从前以朝廷的名义所办的太学等寥寥的治学机构,并不能起到真正的培育朝廷所需人才作用,反而更像是一处互相清谈的场所。而长安学院,就是一次大胆的尝试。他对此报以很大的期待。

  皇帝陛下既然对此事如此重视,御驾亲至,朝廷的诸位大臣们除了有特殊任务留守长安的之外,自然都是要跟随的。从丞相公孙弘以下,御史大夫、廷尉、太中大夫、将军……等等,文武百官倒是来了有将近一半儿。就连已经退隐的窦婴等诸位老臣也都来到捧场。

  经过元召的提议,已经被皇帝亲自任命为长安学院第一任大祭酒的董仲舒,当然是今天的主角。董仲舒冠袍礼带面容庄重,以十分严谨的态度,认认真真的向皇帝大体介绍了学院的初期规模、制定的规程以及从天下各处延请或者是慕名而来当教授的博学鸿儒们的热情。

  听完之后,皇帝龙颜大悦,既然准备的已经这样完善,那么长安学院的兴盛必定指日可期。在这样的场合,这位好大喜功的帝王自然是当仁不让,命令太子刘琚研磨,元召捧过长乐塬上最新制造出来的上好纸张,他挽起袖子挥毫落笔,“长安

  请收藏:https://m.ytdfnx.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