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六十八章头疼的诺贝尔奖_重生科技学霸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究院、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交叉信息研究院则是刚刚完成搬迁。至于其他政府部门批准的145个科研机构、学校自主批准建立的120个科研机构以及学校以协议形式与校外独立法人单位联合建立的112个科研机构都会在接下来几个时间内完成搬迁。

  到时候清华园就是本科生及讲师、少数专业的院系,而沙河校区则是主要是科研机构、博士后站点、博士生、研究生,形成两种不同分工的。

  沙河校区的教授、研究人员有本科课程讲课、讲座的,则是从沙河校区到清华园。

  秦元清带着一堆文件回到汽车研究院,看着这堆文件,秦元清都不由得有些头疼。

  而就在秦元清头疼的时候,远在斯德哥尔摩的诺贝尔化学奖评审委员会,同样也在为秦元清而头疼着。

  瑞典皇家科学院,位于研究院大楼环境清幽的一角。

  此时会议室正在发生着激烈的争吵,此时正在进行着诺贝尔化学委员会内部会议推选出今年的诺贝尔化学奖得主。

  本来呢,按照道理,诺贝尔奖都会在每年10月7日开始陆续公布,可是今年却出了意外,出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和平奖、文学奖公布外,诺贝尔化学奖、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两个重要奖项却迟迟没有公布。

  “各位,我们不能再这样争论不休了,今天晚上必须拿出一个结果,

  你们都应该知道,外界都等着我们公布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再拖延下去,将会使得人们对这个奖项提出质疑。”看着争吵不休的众人,拉姆斯特伦有些头疼地说道。

  奥洛夫·拉姆斯特伦,瑞典皇家理工大学机化学教授以及皇家科学院院士,同时也是17年诺贝尔化学奖评委会委员之一。

  而站在他旁边的彼得·布热津斯基,是来自斯德哥尔摩大学的生物化学领域大牛,同时也是皇家科学院的院士以及这届诺贝尔化学奖评审委员会的委员。

  这一段时间里,秦元清这个名字,几乎承包了诺贝尔委员会一半以上的争议,以至于他们开了好几次会,都没有在关于这个名字的议题上达成共识。

  因为这一次秦元清和他的团队不仅仅上了诺贝尔化学奖候选人,还上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候选人,年的时候秦元清已经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了而2014。

  本来一个人一辈子获得一次诺贝尔奖,就已经是极为难得了,多少人一辈子到死也未能获得诺贝尔奖。

  与国内国家级奖项一样,诺贝尔奖也是有很多科学家排着队呢,他们在过往的日子里做出重要成果,结果没办法在该年度得奖,有些人一等就是十年、二十年甚至三十年,再不获奖就要去见上帝了。

  “秦还年轻着,我认为等几年再将诺贝尔化学奖颁发给他也不迟。”一个老人说

  请收藏:https://m.ytdfnx.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