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621章 断粮七天_明末之席卷天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卢象升一见杨嗣昌就大兴问罪之师:“公等坚意言抚,独不闻城下之盟,《春秋》以为奇耻大辱。且卢某受尚方剑,长安口舌如锋,倘唯唯从议,袁崇焕之祸立至。纵不畏祸,难道不念披麻戴孝之身,既不能移孝作忠,奋身报国,将忠孝两失,有何颜面立于人世?”

  卢的大概意思,说连春秋都把城下之盟当做是奇耻大辱,你们还有脸和建奴谈和?

  而且这段话里,基本是指袁崇焕也是因为想后金谈和而被杀。

  后世经常争论袁崇焕到底有没有私下和后金谈和,但从卢象升这段话来看,应该是真有其事的。

  因为历朝以来,凡是被逼签下城下之盟的,都是奇耻大辱,比如丁毅征伐日本和朝鲜,那个不是。

  杨嗣昌被骂的面红耳赤,浑身颤抖,气愤地说:若如此说,老先生尚方剑先从学生用起。

  卢象升回敬道:既不能奔丧,又不能战,尚方剑还是先从我颈上下手,怎能加于别人?舍战言和,非卢某所知。

  杨嗣昌极力否认:从未言抚。

  卢象升步步紧逼:周元忠赴辽东讲和,数日往来,其事虽方一藻、高起潜着手,却受成于本兵(兵部尚书),通国共闻,谁可隐讳?

  杨嗣昌张口结舌,两人不欢而散。

  翰林院编修杨廷麟(字伯祥,南直隶清江人)由此次长城边关溃败,弹劾杨嗣昌:“陛下有挞伐之志,大臣无御侮之才,谋之不臧,以国为戏。(杨)嗣昌及蓟辽总督吴阿衡内外扶同,朋谋误国,与高起潜、方一藻倡和款议,武备顿忘…督臣卢象升以祸国责枢臣,言之痛心…..谕(卢)象升集诸路援师,乘机赴敌,不从中制。此今日急务也。”又说:“凡天下之功,不成于智,而成于愚;愚者之才,不生于巧,而生于学。陛下毅然内断,先治内以治外,使诸臣以学自卫,以愚卫国。”

  杨廷麟是强烈要求让卢象升统领天下兵马与鞑子死战,更暗指高起潜这种人没啥用,简直是废物,只会拖后腿。

  十一月初八日,崇祯再次召开御前会议,讨论如何击退来犯之敌,翰林院编修杨廷麟的言论更加激烈:“始建虏未犯塞,高起潜、方一藻曰当款,杨嗣昌亦曰当款;吴阿衡曰款必可恃,杨嗣昌亦曰款必可恃。表里煽谋,宣情泄弱。”矛头直指杨嗣昌,无意间也有责备崇祯重用杨嗣昌和高起潜之意。

  崇祯大为恼火,把伶牙俐齿的杨廷麟改任兵部赞画主事,前往卢象升军营亲自体验一下,朝廷究竟“主款”还是“主战”。

  其实,把杨廷麟调往卢象升军营,是杨嗣昌的注意,想借刀杀人。《崇祯朝记事》说得很清楚:“(杨)廷麟之题赞画也,因其疏忤本兵,兼以张沈之憾,故相比为谋。实欲假手于敌以杀之。

  但杨廷麟命好,在卢象大军

  请收藏:https://m.ytdfnx.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