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809章 摊丁入亩和降税_明末之席卷天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起,都由地方官员征用,并不上缴明中\央政府,实际上这项收入多落入官吏的私囊。在明朝中央政府那里,也没有全国丁银的统计数字,只有户丁的总数,在行政及政策制定方面,中\央政府也未涉及丁银的处理以及如何支配的问题。

  丁毅在山东省等自己控制的地盘,都是按田亩数来收税粮,不收银子,与明朝也不同。

  丁毅自己的方式其实就是清朝的摊丁入亩,不过清朝收的是丁银,丁毅收的是粮。

  而且丁毅在山东各省收时,比清朝还狠一点。

  清朝十亩以下每丁(一个成年劳动力)每亩为两分钱。

  假设一家五口,有两个成年劳动,大概是一亩四分钱,十亩为四钱。

  四钱银在明朝,那怕是一石一两银的低粮价时候,才不过四斗粮。

  而丁毅十亩以下收两成粮,按一亩两石产量计,十亩二十石,两成就是四石粮。

  所以丁毅的税收表面上看是清朝摊丁入亩的十倍。但清朝的摊丁入亩是以‘丁’为基础,丁毅是田为基础,收税主体不一样。

  比如清朝一家五口有两个成年人十亩田,就是两个丁,收税按两个丁乘十亩算,丁毅这边,你一家五口只有十亩田,还是按十亩田算。

  整体比较起来,肯定没有十倍,当然,丁毅的税的确比清朝时重了点,这也是他前期有大量粮食,支撑他席卷天下的根基。

  而他收税收粮和清朝收银与是时代不同的原因,明末粮食奇缺,白银也不流通,大量的白银在富人的地下窑子里藏着,所以丁毅收税以粮为主。

  现在天下平定,丁毅还收商税,所以他决定改正税率,降低百姓的压力。

  同样是摊丁入亩,根据清朝时用‘丁’当收税主体,全国统一标准,十亩以下,零点二成。

  从两成降到零点二成,降了足足十倍,这样田少的百姓,税率非常之低。

  十亩到三十亩,每丁零点五成。

  三十一亩到六十亩,每丁一成。

  六十一亩到一百亩,每丁一点五成。

  一百亩以上,每丁两成。

  一千亩以上,每丁三成。

  另外,家中有人当兵者,免三年。

  从清朝实际的统计情况来看,当时天下三十亩以下,约占百分之八十,这部份是交税主体。

  看到这里,陈有富率先提出异议:“皇上仁德,体凉百姓,但这样税收直接大降,比我们在山东济州大员等地,少了足足十倍?”

  “而皇上到处征兵,增加吏员,全国要在一年内增上百万的吏员,数十万兵马,这些税粮够用吗?”

  这是东江镇所有官员担心的事情。

  丁毅大幅降税是好意,但是收下的粮食会够用吗?

  丁毅想了想,只能继续用数据来说话:“按1502年明廷统计为万顷数,到现在为止,全国只有多不会少于这个数。”

  “咱们进入京城后,已

  请收藏:https://m.ytdfnx.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