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九十七回 阴阳_至尊曲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者所言的前者是阴阳互根互藏,后者是阴阳互用。

  互为其根的“阴阳互藏之道”是太极阴阳图的结构模式,相互为用的“天气得以下降……地气得以上升”是太极阴阳图的运动模式。

  阴阳互用的运动模式实际上就是指阴阳相互为用的升降运动。古简中曰:“气之升降,天地之更用也。”“升降出入,无器不有。”

  太极在一动一静分阴分阳的初始阶段,就蕴藏着阳中含阴,阴中有阳的机理。

  两仪分立时,在太阳的重心有一黑色的阴,在太阴的重心有一白色的阳,此正是“天本阳也,然阳中有阴,地本阴也,然阴中有阳,此阴阳互藏之道”,也是“阴阳之精,互藏其宅”的阴阳互根之道。

  水火为阴阳之根,以水火论之,则此正是火外明而内暗,水外暗而内明之证。

  故有人说:“阴者宜暗,水则外暗而内明;阳体宜明,火则外明而内暗。”

  这是因为“阴无阳不生,阳无阴不成”。

  火中有水,阳中有阴,乃为生化之本,方可生机不息,亦即“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之道。“阳得阴助”一定是内助的阴方可使其生化无穷,它是内在的物质基础,外助的阴是不能使其生化无穷的。

  水中有火,阴中有阳,乃为泉源之温,方可孕育万物,亦即“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之道。“阴得阳升”一定是内在的阳方可使其泉源不竭,是内在的动力,是泉源之温,外部的阳是不能使其泉源不竭的。

  阴阳互为其根,火不息必以水为其本,水不寒必以火为其温,水火阴阳相互包含以相互资生,在其各自的内部就蕴藏着可以相互转化的物质基础和动力,如此才能火不息而水不寒。

  只有不息之火才能使其阳气生化无穷,只有不寒之水才能使其阴气泉源不竭,这是由其各自的内部因素所决定,这就是太极阴阳图“阴阳互藏之道”的结构原理。

  “唯阳中有阴,故天气得以下降”,不息之火使其阳气下降需有来自外部阴气的作用(少阴);“阴中有阳,故地气得以上升”,不寒之水使其阴气上升需有来自外部阳气的作用(少阳)。

  地阴之气要上升而不能自升,必得阳气(少阳)之助而后升,地之阳,即天下降之阳(少阳),以阳助阴升;天阳之气要下降而不能虚降,必得阴气(少阴)之助而后降,天之阴,即地上升之阴(少阴),以阴助阳降。只有阳气下降阴气才能上升,只有阴气上升阳气才能下降,二者一升一降,相互为用,才能升降不已,并由此将对立的双方连接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气之升降,天地之更用也”,这是由其各自的外部因素所决定,这就是太极阴阳图“阴阳互用”的升降运动。所以,阴阳互根是指阴阳各自内部所藏纳着可

  请收藏:https://m.ytdfnx.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