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十一章_穿越八十年代逆袭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上睡不着觉时,翻来覆去的琢磨,姐姐忽然会炸麻花油条,又“点高”的遇到外国人,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老天饿不死瞎家巧(雀)”?

  ……

  而毕月闻着柴油味儿、汗味儿,也陷进了回忆中。

  她清楚的记得,曾经有幸在刚上班时,采访过一名著名企业家。

  那名中年男士带着回忆且向往的眼神跟她聊过去、过去那些在苏国赚第一桶金的日子。

  别的话题,那名老总都言简意赅,只有采访到那一段时,他兴致勃勃的说:

  “在当年那样的大环境下,我做这个,那得是个秘密,跟谁都不能说!

  当时纺织品倒到苏国,纯利润最少两番,这让我看到了很多商机。

  后来不再做这个了,一是因为大环境下,设立投机倒把这个罪名,太过冒险。

  二是到了八十年代末,很多人参与进来,利润在缩减,不良竞争下,即便在异国他乡本该拧成团的同胞,也暴露了很多丑陋的本性,我不愿意对人性太过失望。

  三,更是因为我已经不需要那么拼了。事实证明,要敢于做那个吃第一口螃蟹的人,却不能长期吃,寒凉。”

  犹记得那位企业家站起身,背对着她,以一种感叹的语气总结那段日子:

  “背着包裹在火车上爬上爬下,狼狈的样子,就是我经历的青春。”

  通过回忆这一段对话……

  毕月想,要稳、准、狠,马上翻身改变窘境,挣快钱……

  前方等着她的,无论是什么,她都要走一遭、试一试!

  白沟站到了。

  左拐右拐,其实随着人流,随着刚才下汽车那些眼神灵活的人群走着走着,就能看见很多“奇妙。

  啥时代都是没钱看不了病。

  啥时代也都是别人不敢干时,你干,你就牛气了!

  所谓批发点儿,就是一个大长街,一条很窄很长的马路,看起来像早市一般热闹的大集市。

  一排一排竖起的铁丝网,一家挨着一家的叫卖声,老板们胳膊上搭着几件主卖的款式,吆喝着、和顾客大声着你来我往的商议价格。

  而他们的身后,密密麻麻地挂满各式衣物,有的货量大的卖家摊上,铁丝网上挂的衣服一件压着一件,看客只能看个半截。

  要想细看,老板得拎一个大长木棍,木棍一头是个小叉子,用这个长木棍勾着衣挂才能拿下来。

  毕成紧紧尾随,跟在毕月的身后。

  人很多,毕成听着毕月娴熟的边走边问价格,而他自己左躲右闪观察他们身旁的这些人,两手会不自觉的搭在小腹处,就怕别人偷他们的钱。

  毕月一直没出手,汗流浃背的她,直到走完了大半个集市,最后在一处卖兜子的地方站住了脚:

  “老板,给我来四个最大号的胶丝袋子!”

  这是姐弟俩花的第一份钱,渴的不行,连口水都顾不上喝,更不用说午饭了。

  毕成心里明白,姐姐这是要出手了,估计连在哪家上货心里都有数了。

  毕月原路返回,跑到刚一进集市就相中的那个柜台前:

  “老板,这文化衫怎么拿货?”

  快五十岁的男人上下扫了几眼毕月,又眯眼瞧了瞧毕成,不熟,第一次来拿货的,脱口道:“三块!”

  请收藏:https://m.ytdfnx.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