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73 西伯利亚的寒流_无穷重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及北美东西海岸线等人口密集区域。

  不过在一些重要的地理位置,全球的科研部门还是保持这对这些点的数据实时观察。

  北都的气象数据中心的夜间值班员,被来自万里之外的同行叫醒。电话的那边新地岛那边,那边用生疏的中文汇报了一下情况。由于距离东亚发达地区万里之外,该地区的检测到的气候变化,会在两到三天后,才会影响到东亚。该工作人员点开了全球气压等压线分布图(大厅中地球仪投影上立刻变成了全球气压气温海温显示)截了一下图。在这张气压图上,北欧地区,一个气压槽出现了。

  又过了两天。同样是这幅图,出现在了北都的军方位置上。一众军方大佬根据这份几天前的监控资料在琢磨。这张图对于他们来说已经是落后情报。

  因为在该气象图被截图的后数个小时内,西伯利亚的遭遇了寒流袭击。在寒流袭击后。圣灵教针对帝俄的机械部队进行行了突袭。在恶劣的气象条件下,身着电热棉衣的人类部队。在一个晚上从十六个方向穿插。

  这个总人数只有一点六万人的军队乘坐一千三百辆军车,面对趴窝的机械部队,打出了二战装甲部队大穿插的效果。

  一点六万人很少,但是对面的机械部队的防护部队只有五千人。而且多数是非战斗人员。火力方面只有突击步枪,在迫击炮和机枪的打击下,这五千人在三个小时内全部缴械投降了。嗯,没人逃跑,俄罗斯的冬天出门乱跑就等于死。

  而这次大穿插结束后,暴风雪也停了,帝俄的空军部队能够支援地面的时候。遇到的是残局。

  当巧合变得太巧了的时候,就不是巧合。利用气候,一定程度小范围的更改气候掩护自己的军事行动,是这个科技时代两个大国正规军在大空间范围内发生相互运动的正规战。是肯定要预判天气的。

  在二十一世纪初之所以见不到这个场面。

  因为全球冲突只集中在几个点。用对韩国开玩笑的话来形容这些地区:“你大韩民国的天气预报只需要一句话就行了。”这就说明局部战争的气象情况稳定。在局部战争中,根本用不着考虑在恶劣天气下大规模行军,大规模军事行动。而西伯利亚有足够的纵深,靠着沿海地区有洋流,有水汽。有气象战足够的操作空间。

  而帝俄在战争一开始进展顺利的十天内忽略了气象因素。(帝俄那边的社会部分环节已经失序,如果社会没有失秩序,该气象情报本应该早点报给帝俄军方)

  当然北都也忽略了,和平时期对突发气象灾害,都是在数个小时前才能准确预报,而大部分人观看天气预报的频率是一天一次。没人闲着没事关注数小时的天气情况。

  至于军队,在和平时期长期驻扎于某地,不用考虑敌人大规模军事行动,也不用自己大规模军事行动,所以很自然的也就忽略了气象情报。(孟位位面三战时,气象部门立刻直属军队体系。)至于军方由于今年来的军事上的骄狂,也忽略了该情报

  现在北都召开的军事会议,重点批评了情报部门,因为情报部门没有及时关注天气和局势,(如果气象部门没有提前发布寒潮预警,嗯这个锅,就可以找气象负责人背。)

  领导丢完了锅之后,就开始召开会议,总统同时也是三军大元帅段总统说道:“各位给我分析一下,北方的战争在短期内是否有可能结束。双方战争潜力是如何,我们该保持什么样态度。”

  请收藏:https://m.ytdfnx.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