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7章 基层的呼声_鹏程仕途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高鹏程想了解一下罗永明收储土地的工作,为什么会卡壳,所以就亲自去了乡驻地附近的柳家了解情况。

  这一去,高鹏程吃才发现,原来真不是老百姓“一切向钱看”,而是罗永明给出的收储价格实在是太操蛋。

  经是好经,但是被歪嘴的和尚给念瞎了,高鹏程对罗永明个人有很大的看法,但是,在工作上,他从来没有用有色眼镜看待罗永明。

  而且,无论是罗永明担任乡人大主席的时候,还是现在担任乡党委书记的时候,他都是分组中罗永明,即使昨天的会议,也只是就事论事而已。

  即使现在,他对罗永明也没有清晰的下结论。

  “柳主任,这个收储价格,是乡里下的书面文件还是口头传达的政策?”

  “说是要下书面文件,但是,前段时间乡里开会,只是口头说了说,罗书记把人物都交给我们这些村委会主任了,我们哪儿有那个能耐说服乡亲们呀,唉……”

  高鹏程想了想,问:“那乡亲们是什么想法?”

  柳家并没有十分赢人的特色民俗或者手工工艺品,因此,基本上依靠的都是种地和外出打工。

  后者就不说了,前者,也就是种地,这两年,在曲飞的帮助下,大家的收入越来越高,种出来的东西销路越来越好,尤其今年,好多商贩都到柳家来收购蔬菜粮食什么的,大家赚钱也不算少,人均纯收入都超过一千了。

  这可是纯收入,而且还要刨去上缴国家的国库粮,可以说已经很富裕了。

  这也是今年租赁和流转价格双双上涨的原因。

  而在这种情况下,群众们当然会有自己的小算盘,他们的要求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第一是提高收储价格,第二是免费分房,而且还得是大房子;第三,就是将来的收入,不能说大家都没有收成了,那可就要命了。

  其实,群众们已经很大度了,或者说,已经很支持乡里的工作了,作为一群脸朝黄土背朝天的老农民,他们自小的思维,就是有地不愁,有业不流。

  现在,他们能够放弃生养自己的土地和老宅,这种付出真的很不简单。

  在柳家待了大约一饿多小时,高鹏程又去了李槽子村,李槽子村一百多户人家,分为三个村民小组,四百多口人,有一千多亩耕地还有一百多亩果林,经济上跟柳家差不多。

  李槽子村的村长叫李大奎,是个憨厚的老汉,不爱言语,但是在村儿里的威信很高。

  李槽子村的情况跟柳家如出一辙,都是大家对于乡里的收储政策很不满,而这里还有个新问题,就是大家那种故土难离的情绪很是浓重,需要做更多的工作,当然,按照乡政府的那套政策,想都别想,估计家家都会是钉子户。

  高鹏程没有表什么态,只是保定了解真实情况的宗旨,随便钻到一个老百姓家

  请收藏:https://m.ytdfnx.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