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百零九章 铁骑踏关山_倾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致次次北伐都是兵多将广,最后却总是铩羽而归,最后导致整个大宋对于北伐已经不抱任何的期望。

  不过话说回来,古往今来大将在外拥兵自重的情况也不是没有,甚至汉唐亡国,都和藩镇拥兵自重有很大的关系,所以对于这些率领精锐在外的将领,不可能没有提防的手段。

  而叶应武采取的就是委派朝廷高级官员,然后将地方将领的地位、力量摆到一个高度上。上一次南征便是如此,叶应武让李芾、马塈和杨宝掌控的兵力差不多,这三个人当中谁都没有一家独大的能耐,然后又在这之上派遣了张世杰这个兵部尚书坐镇,张世杰对于叶应武的忠诚不言而喻,同时他个人的能力和军中威望也是实所共鉴,所以这三个来路各不相同、性格迥异的指挥使对于张世杰都是言听计从。

  这一次叶应武也是使用了相同的办法,由从南洋返回的张世杰坐镇京中,然后主掌军事的右相苏刘义坐镇淮南,统筹两淮战事,与此同时,作为叶应武划定的重中之重——川蜀,叶应武更是毫不犹豫的派出了左臂右膀文天祥,恐怕想要压住川蜀如同犬牙交错的各部,也只能让文天祥出马了,至少有了文天祥,再加上川蜀里效忠叶应武的王世昌,叶应武还是有信心能够掌控川蜀各部走势的。

  当然,这样往外派遣高级官员,也不是没有坏处,左右相先后离开朝廷,意味着参知政事陆秀夫必须主持大局,同时六部也要分担部分属于丞相的工作,使得大明原本就繁杂的政务更加难以处理。

  对此叶应武也并没有强求,毕竟战时不比平常,各种事务自然而然的会很繁重,这在历朝历代都是没有办法改变的,但是叶应武也采取了一定的措施,比如从翰林院和学士院,甚至御史台当中调取一定的年轻官员来负责各个部门的事务处理,从而缓解六部的压力。同时凭借着这个,叶应武也能够培育和训练年轻官吏,使得大明新的一代能够尽快成熟,并且在以后随着大明领土的增加,这些官吏能够尽快的走马上任,有效地避免上一次文天祥北伐时候少有官员可用的困境。

  当然了,能够抽调的官员也在少数,毕竟翰林院和御史台现在也是忙得不可开交,叶应武交给翰林院的任务就是想尽一切办法配合六扇门进行全国范围内的宣传,要告诉百姓和蒙古鞑子开战能够为大明、为他们的生活带来多少的好处,同时从道义上声讨蒙古不守信用,率先撕毁条约。

  至于御史台,王爚亲自坐镇,陈宜中带着一群得力官吏披星戴月检查每天的账目,战争时期,每一点兵刃和钱粮都不容有失,更不能容忍居心叵测之人在其中牟利,所以御史台要负责把每天的账目至少核查两遍,以防任何不必要的损

  请收藏:https://m.ytdfnx.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