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86章 绝地大反击(下)_帝国苍穹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德国,巴伐利亚,慕尼黑中心城区,苏军阵地

  1950年11月17日,星期五,晴

  头顶传来的喀秋莎火箭弹的呼啸声和让地面颤抖的猛烈爆炸声仍刺激着人们的耳膜,在两条大致呈南北走向的街巷中,一辆辆刚刚启动的T34/85坦克如缓慢流淌的河水朝街口方向移动,大量头戴苏制M40钢盔的步兵手持冲锋枪和半自动步枪,身上挎着子弹袋和手榴弹包,紧随己方坦克往街口汇集而去.)从瓦砾堆环布的街口往西大约200米即是慕尼黑著名的玛利亚广场,老市政厅和民主德国临时政府、国会皆位于广场周边,可以看作是慕尼黑的地理、政治双中心。在过去的两个星期时间里,攻入慕尼黑城区的苏联军队已经三度进抵玛利亚广场,又三度被德国守军逐回。激烈的战斗使得美丽的玛利亚广场变成了废墟,几乎每一条石板裂缝都蕴蓄着双方将士的鲜血,但厮杀和流血远没有结束。随着炮火的咆哮逐渐减弱,尖锐的哨声充斥在伊萨尔河西岸的城区街道,战车的轰鸣声、海潮般的“乌拉”声伴着机枪嘶鸣浩荡响起,隶属苏军奥地利方面军的苏维埃战士们冒着枪林弹雨奋勇向前,驱使他们顽强战斗的已不再是追逐胜利的荣誉感,而是无可违逆的命运――来自莫斯科的严苛命令使得苏军每一名参战官兵都意识到慕尼黑成了决定战争走向和国家命运的关键,若是拿不下慕尼黑,不论他们是在城外待机还是有序后撤,都会成为敌人的政治宣传依据,不甘失败的西方阵营亦将借此机会挟制苏联,届时苏联不仅无法排除德国这一隐患,就连国家安全也会又一次受到威胁。

  不管遇到多么强大的阻碍,海潮总是一浪接着一浪永不停息,苏军官兵们的“乌拉”口号声就如同这澎湃海潮,密集的机枪子弹在狭窄局促的街道上横飞。拖着尾焰的火箭弹随时随地从战场各处飞来,引导步兵实施进攻的苏联坦克一辆接着一辆受损瘫痪,很快只有几辆坦克冲在前面。其余的都被同伴残骸阻挡在后面,数以百计的苏军步兵只得利用街道两旁的废墟缓慢推进;SU122/152威力强大的炮弹摧毁了守军一个又一个火力点,无数的碎石块被掀起又如雨点般落下,但这样的炮击根本无法撕开无踪无形的守军防线。当面的火力点被消灭了,立即会有其他位置的火力进行弥补,距离玛利亚广场越近,苏军官兵每向前推进一步都必须要付出十分沉重的代价,通向胜利的道路上遍布坦克残骸和战士们的遗体……

  慕尼黑。德国南部的经济、文化、科技和交通中心,欧洲最繁荣的城市之一,因为保留着原巴伐利亚王国都城的古朴风情而被称为“百万人口的村庄”,城区的

  请收藏:https://m.ytdfnx.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