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百七十章 谢罗夫之战2_民国岁月1913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伏龙芝不愧为苏维埃最优秀的军事家之一,抵达谢罗夫后,他立即对谢罗夫的防御做了针对性的调整。

  中国人的坦克和飞机在开战以来揍得苏维埃红军是满头是包,几乎毫招架之力。一方面是这些新武器的确强大,加上红军的战斗力和训练程度本就不高,二则红军的战术论从进攻还是防御来看依旧沿用欧洲战场上的老一套,在面对中国军团立体式的地面和空中进攻中根本法组织起有效抵抗。

  在得到中国人的装甲部队和空军的部分情报后,从远东一路后撤的伏龙芝就一直在考虑如何和这样的对手作战,根据他针对坦克和飞机的进攻特点,结合原有的战术,伏龙芝绞尽脑汁,终于拿出了一套初步针对坦克、飞机这些新武器的防御战术,并对谢罗夫地区的防御作出大幅度调整。

  坦克的优点是运动能力和突击性能超群,再加上坦克炮和机枪为步兵作突击掩护,在步兵协同作战中往往能够发挥撕开对方阵线,迂回、包围、歼灭作战。而飞机,其主要的作用是从空中打击敌人,利用航空炸、机枪扫射等方式配合地面部队,以极大的杀伤敲掉敌人的阵地重要位置和消灭、压制敌军的炮兵等重型武器,使其法组织起有效的对抗。

  为此,伏龙芝所作出的防御调整主要针对的就是坦克和飞机。他下令各处阵地前挖掘反坦克壕,以破坏坦克在平原上的机动力,阵地正面,部队也不像欧洲战场那样摆得满满的,而是分成以连、排为基本作战单位,利用各处连接的战壕进行运动性的防御战斗。

  另外。在阵地的设置上,不仅需要挖掘防炮洞,还要顾全中国飞机轰炸和扫射的掩体,以达到减少伤亡的目的。至于大部队,伏龙芝把他们全部撤到后方,依托城内各处加固防空建筑进行隐蔽。一旦阵地需要支援,增援部队大可由连接战壕的各处通道快速送往最前沿,并直接进入战斗状态。

  至于重武器,尤其是炮兵,伏龙芝取消了原炮兵条例,改用把大炮化整为零,隐蔽起来在后方分头设置,另外在前线阵地各处提前准备好各参数,以保证以最快的速度在关键时刻用炮火进行支援和打击……。

  虽然伏龙芝的这些措施从未得到验证。就连他自己也不清楚一旦打起来究竟能起到多大的作用。可事实上,伏龙芝的应对是正确的,虽然他对红军防御战术的改变还有许多不成熟的方面,可这些应对措施的确给进攻的中国军团带来了麻烦。

  4月16日,伏龙芝抵达谢罗夫的第三天,全世界瞩目的谢罗夫战役终于打响了。16日上午八点,中国军团的空军从秋明机场起飞,铺天盖地的轰炸机和战斗机在九点左右开始向谢罗夫进行地狱般的轰炸。红军的对地面攻击足足进

  请收藏:https://m.ytdfnx.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