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三十七章 雄厚基础_大秦之神级召唤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是敌军无情的屠杀。

  秦新法的制定者自然早就想到了这一点,所以秦直至灭亡,都没有出现这种情况,因此,虽然鼓励人人投军,但并不是只有这一项,还有与军事一样重要的,那就是种地种粮食,有了充足的粮,才养的起兵,故而,秦兵在募兵时,上级有给数量,新兵够了,就不会再招募士兵,从青壮年开始征兵,剩下的老弱平民,失去了投军的机会,便只能在家拼命的种地,于是秦人除了打仗,就是疯狂的开荒种地。

  不到国家面临灭顶之灾的局面,秦不会大量征兵,最急需兵的一次,是与赵的长坪之战,秦赵双方皆悉发国内兵,在国内疯狂征兵,入军要求创新低,为的是打败敌方,双方皆有数十万大兵,哪一方输了,哪一方国力大衰,所以事关国之兴亡,不得不采取搏命之势,不能留有后手,初始兵力、兵员素质差不多的情况下,除去计策,人自然是越多越好,两国都明白,压上了老底,此战的惨烈程度是史上罕见的。

  除了这种危急情况,其他战役,国内必留总人口一半左右的秦人去种地,不然无法养兵!一次长坪大战,大规模征兵上前线,国内存了那么多年的粮食,就经不起耗,要是常常这样,国内经济会完全崩溃,那么多兵无粮而战,相当于摆设,给敌人送人头的。

  秦军的这项措施没有什么错误,留一部分人种地以养兵,是极善之法,同时也是留下了后备力量,毕竟兵卒不怕没有补充,一次性征兵太多,可能起不了什么作用,反而加大国家的压力,倒不如留守国内把经济搞起来,有完善的军功晋升制度,国家富裕了,国人不会像他国一样,只图安逸享乐,只要新法一日不改,国人的投军杀敌热情就不会变淡。

  作为灭秦义军首领之一的刘邦,对秦的某些先贤,万分敬佩,秦之军中规定,在他看来,放宽秦人募兵之要求,老弱病残皆可自愿投军,态度只要坚决,必能进入军营,这项规定,是非常适合现在的大汉,若按照秦那样做,看似很有道理、很明智,其实是让当前大汉失去扫平天下的力量,是断然不可取的。

  天下大势不同,国情不同,便不能因循守旧,须变,大胆的变,而今的大汉,占据秦地,拥有秦亡之际存留下的诸多金钱粮食,境内肥沃土地极多,时代在发展,秦数百年鼓励种地,留下了一个香饽饽,现如今,大汉只须留少部人拼命种地,加上库存的粮食,供应数十万大军征战三五年,不成问题。

  有这么雄厚的经济基础,不大量征兵用兵,大汉雄师怎么击败凶如虎狼的楚军?谈何扫平天下?秦鼎盛之时,秦地可养百万兵,可见经济实力极强,而今韩信彻底平定秦地,大汉虽无多少财宝,粮食的量却是天下诸侯间数一数二的,不充分发挥这个优势,大汉只能坐等灭亡了。

  因此,这些年,刘邦从昔日只有几十个兄弟开始,汉军越来越多,目前拥有数十万兵马,要不了多久,就能超过所有楚军,有人数上的优势,虽不能决定战争的胜败,但起码能给敌人压力,一旦敌人露出破绽,以数倍之兵力攻击,必能全胜。

  请收藏:https://m.ytdfnx.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