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十七章 小行会_唐朝工科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使君,茶。”

  “放下吧。”

  “是。”

  衙门里有类似“生活秘书”的岗位,别看就是端茶递水打扫卫生,却也是个“机密”人物。而且还是有编制的,属于“流外官”,尽管也就是个流外八等,可因为能够亲近府内官吏,这种人物随便听个消息,家里赚个千儿八百贯不成问题。

  比如说武汉马上就要开建新式医馆,吴王府牵头,朝廷太医署配合,加上同仁医学堂支持,地方“国手”参与,这个项目涉及的业务海了去了。只要“生活秘书”灵醒点,随便找个马甲,专门做药材生意或是接个新式医馆某些子项的单子,当时就发。

  新式医馆一直在进步,不管是管理上还是技术上,分科越来越细,新时代成长起来的年轻学者,往往都具备“定量”的思维。两百万人口必然对医疗卫生有其现实需求,也就反过来迫使医疗卫生技术和条件去提升。

  不过毫无疑问,这同样是自上而下,非是自下而上发生的。

  “这个新成立的行会,是个甚么意思?”

  扫了一份文件,跟农林水产有关,老张喊了一声,就有幕僚进来跟着解释。

  “前几年养鱼收效不大,无意中发现养‘田鸡’倒是收成不错,除了田鸡,还有黄鳝、鳗鲡,尤其是鳗鲡,江边捕捞幼苗效果不错。虽说死的多,一亩也能出个七八百斤。”

  “养殖的事情,还是要放一放。这是真正的靠天吃饭,正所谓‘家财万贯带毛的不算’。当然了,‘田鸡’鳗鲡都不带毛,可也到底是畜生,这些个物事,只有等技术成熟了,我们再去给他们扶持,眼下的要紧的,还是先管住口粮。”

  大唐现在市场品种极多,自然而然地就形成了各种行会。专业行会的出现,并非只是为了自己市场内部搞小团体,朝廷推动“票税”,在物价上也要略微调控。贞观一二三年各大巨头哄抬粮价的事情历历在目,李皇帝当时被疯狂打脸,怎么可能不记仇?

  眼下当初搞事的地方巨头摁死了两三家,保不齐长孙皇后现在还要干几家玩玩,没有哪个行会会跳出来说老子这行当的价钱老子说了算……找死也没有这么冲动的。

  朝廷除了要从行会了解市场行情之外,也鼓励行会加强技术,至于能不能在进奏院成文立法,那都是看运气如何。

  大部分行当普遍都搞了一些行业技术标准出来,似造船业还推动了地方法律法规,比如说“八年造”不得出现在“海外”“域外”的造船厂。朝廷是给这个地方法规背书的,弘文阁没有驳回进奏院的建议。

  毕竟,中央王朝不介意“殖民地”各种疯狂,但很介意“殖民地”疯狂地壮大。

  和那些技术能够看得见摸得着的行当不同,养殖业经过一二十年的发展,真正有所总结的,只有大型

  请收藏:https://m.ytdfnx.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