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十五章 藏得深_唐朝工科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交通、土地产出、人口数量,都不是周边地区可以比拟的。

  加上得天独厚的贸易环境,更是让早先的建设者们吃到了发展红利。

  这红利是如此的丰厚,乃至既得利益者们,根本不想和别人一起分享。

  人之常情,毕竟当初薛大鼎为了搞建设,没少吃瘪,吃瘪其实也没什么,关键当初工部没少拖后腿下绊子。

  要不是薛大鼎关系硬扎,张德又是盟友,根本撑不下去。

  沧州的发展红利变现时候,薛大鼎的头发都全白了。白的跟沧州的棉花一样,你说薛大鼎能不恨?

  眼下薛大鼎作为北地数一数二的巨头,哪怕对上幽州都督府都不怂,何况是本来就有薛大鼎门生故吏的工部?

  新置一个路政司,首先就把不少同僚给排挤在外。随后孔颖达搞教育部成功,成为当代一个新门派的“开派祖师”,更是激发了路政司上下的搞事热情。

  “环渤海高速公路”还剩下最后一段,就算彻底完工,这个靡费不知道多少,动用劳力不知道多少的超级工程,就是薛大鼎的第二强底气。

  至于第一强……那自然是二圣都给予了他圣眷。

  “如此说来,你是走了薛公的门路?”

  “哪里啊,小侄哪有资格在薛河北面前说话。这不是……这不是还多亏了老叔嘛。”

  “这怎会跟老夫有关?”

  老张一愣,“吏部遴选,老夫从未插手过,便是与人方便,也多是在江南。兵部倒是有,但那是将校的情谊所在。你这话,从何说起?”

  “怎会无关呢?老叔忘了,小侄那族叔原先为长安令时,源氏多受老叔照顾。后来不少族人,就是跟着去定襄都督府,在那里留了点物业。”

  “定襄都督府?这都多少年前的事情了?”

  “薛河北认这个啊,别看小侄在直隶近畿做官,那也是河北娃,在河北长大的。那是土生土长的河北人!”

  说罢,源十九郎挺了挺胸膛,“薛河北在河北用人,用亲不用疏嘛。”

  “……”

  卧槽,服了。

  老张突然反应过来,感情这源十九郎的脸皮,是传承自源坤罡?你说你一个长安官宦人家,怎么把自己包装成河北土著的?

  而且还只用了二十年不到的时间。

  不过这些事情老张也无所谓,根本不在乎。他只是没想到,薛书记的雄心壮志,那是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大上一圈啊。

  有点儿意思。

  瞧薛书记这操作,怕不是打算分裂工部,直接搞个路政部出来?

  不过想想也不可能,按照薛大鼎的资历和手腕,怎么地也得是个交通部啊。

  只有路桥,那也太小看薛大鼎,小瞧薛大鼎的眼力眼界。

  薛书记在沧州做老大的时候,修过的码头比大多数人这辈子见过的都过。

  北运河沧州段的保养维修,也是数一数二的业绩,加上沧州整饬海塘,开河挖沟

  请收藏:https://m.ytdfnx.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