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七十三章 全息规划_我的剧组非人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李闲云把话说到这份儿上了,大家也就没必要担心什么。

  当下也就谈起合作方案。

  麦恩直接道:“我找了一些技术人才对全套设备进行分析,初步判断,大概需要四十家的配套企业做供应商,整体制造成本不少于三百万米金。”

  李闲云眉头一扬:“为什么这么高?”

  按照他的构想,全息设备零部件的采购成本应该连一百万米金都不需要。

  苗辉他们集体无语。

  这时候你嫌高了?

  你之前可是说五百套要上千万的成本呢,就知道你丫在扯。

  做影视的就没有不扯淡的。

  不!

  是做生意的就没有不扯淡的。

  吴凌回答:“产线需要改进。”

  哦,这到是。

  上千种专利,小专利不算,也意味着有上百种新技术,虽然有些专利只是小变化,但落实到实际生产上,就意味着要专门为你的产品去改进生产线,甚至于打造新的生产线。

  比如鼎盛光材那边,核心件的生产就是全新的生产线,光是这个,孙诗那边就联系了好几十家企业给产线做配套。要不然姜正怎么说:要自己拥有至少得三五百亿呢?

  实际上要真的是全部自给自足,三五千亿甚至上万亿还差不多。

  而产线要改进,就意味着额外的成本,在量不大的情况下,成本分摊必然高。

  但李闲云依然摇头:“我的计算里已经考虑过这部分了,按照技术部那边的成本折算,我们给出了三倍利润。”

  生产厂家的利润一般都是很低的,但具体要看情况。

  低端产业可能只有三个点的利润,高端产业就不一样了,几十个点甚至翻倍利润都很正常,尤其是垄断型的企业。

  但是李闲云这边不一样,技术垄断的是他,不是那些供应商。

  按照他的判断,整体的生产制造成本,连人工在内,可能也就是三十万米金顶天了,所以他算到一百万已经很客气,就是考虑到了产线改进成本。

  吴凌摇头:“问题是量太小了。”

  李闲云问:“你们是按多少做的规划?”

  “一百套。”吴凌回答。

  那就怪不得了。

  如果整体采购价格是一百万的话,一百套也才一亿米金,涉及到四十个厂家,需要改进的产线可能数十上百台,这一个亿米金全砸进去,能不能搞定都不好说。

  量小了,成本分摊就大。

  一百万的改进成本,摊到一万件上,是单件一百的成本,摊到一百件上,那就是单件一万的成本。

  关键就算你给加利润也不行。

  因为产线为了你做改进,它不能就生产这么点儿啊。

  后边设备怎么办?工人怎么办?

  设备和工人都不能闲着。

  偏偏全息投影设备是典型的价高量少,就算全球铺开,二十年能铺出十万台就撑天了。

  十万套组件对大部分厂家来说,可能也就是一年的产量。

  那剩下

  请收藏:https://m.ytdfnx.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