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193章 太上皇的局_帝师是个坑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一刻,昌承恪在楚擎眼中,变成了一个可怜人。

  昌承恪在涠江是贤王,可在天下人眼里,却又是反王。

  他想当皇帝,怎么能不想,身负昌家血脉的,有几个没想过当皇帝,可昌承恪更希望,这江山,是昌家的江山。

  国朝,不敢说是蒸蒸日上,至少如今出现了很多转机,渐渐都走回了正轨,世家和朝臣,也慢慢在没一户口本和接受改革两个选项中认识到了哪个才是正确选择。

  可国家慢慢变好了了,这些在昌承恪眼里,又算是什么?

  他为了当这后手,成了天下人眼中的反王,逆贼,早晚要造反的逆贼。

  那么如果昌朝恢复往日荣光,开创大昌盛世,昌承恪,还有机会为自己正名吗?

  不,从他决定成为昌家后手的那一刻起,他就失去了为自己正名的机会。

  楚擎相信,昌承恪既想当皇帝,也希望国朝更好,后者,优先于前者,因为他“出卖”了邴韬。

  换正常思维,如果昌承恪认为当皇帝优先于国朝稳定,那么凭着他的能力想要离开京中,轻而易举,因为黄老四所谓的软禁,不过就是对外人做戏罢了。

  可以离京的昌承恪,回涠江,与邴韬汇合,他有人脉和钱粮,邴韬有兵,不是不能博一下?

  答案是肯定的,如果昌承恪真的想造反,他不会出卖邴韬,不会留在京中。

  可昌承恪没有这么做,而是提前跑到了京中,不但担忧北关边军,也担忧南关。

  从这一点上来看,昌承恪更加在乎江山,而不是谁坐江山。

  这也是楚擎一直想不通的事。

  第二次八龙夺嫡,昌承恪输是输在陶若琳的手上,是被陶若琳给阴了,可论政治智慧,拉拢世家的手段等等,远胜于黄老四,八龙夺嫡初期,昌承恪就是种子选手,几乎获得了所有朝臣的支持。

  楚擎甚至想过,如果自己是太上皇的话,抛开私人感情,那么自己会选昌承恪作为继承人。

  因为昌承恪将封地治理的太好了,以他的封地为中心,附近各州府富得流油,世家也是最少的,只留下了几个如斐家这种有用的世家,其他世家和那些什么贪官污吏,早就被他宰光了。

  随着昌承恪一边讽刺黄老四一边讲述一些事,更多谜团的答案,一一展露在了楚擎的面前。

  太上皇,玩的很花,其套路,和生啃了三斤烤羊蛋似的,骚的很。

  太上皇退位,并不是迫不得已,而是早有预谋。

  这件事楚擎知道,但是知道的并不详细。

  太上皇登基的时候,为了压制文臣和世家,提拔了很多勋贵,让勋贵与世家朝臣,狗咬狗,两败俱伤。

  眼看着勋贵阶级压过文臣与世家一头,太上皇执行了计划的第二步,也就是第二次八龙夺嫡,实际上所谓的八龙夺嫡,他只看好两个人,老三和老四,而最终,选择了

  请收藏:https://m.ytdfnx.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