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九十七章 激动_我的大明新帝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中,想要补个吏员的差事,也是易如反掌。

  虽然这里的学生人数已经突破了一万人,但是并不意味着这里好进。

  应天府当地的学子想要进,最低也要是个秀才身份,而外地的学子,只有举人才能进。

  而且他还必须要有当地官员的举荐,一个州府,一年举荐的人数也不超过五个,而且还要经过考核。

  这里可要比后世的北大,清华难进的多。

  除了大明学子,这里还有不少东瀛和朝鲜,交趾那边的学子,人数也有好几百。

  他们大多是那些深受儒家思想熏陶的国家的优秀精英,他们之中的大部分人,来到大明之后,就不愿意再回去,一心想要变成真正的大明人。

  作为帝国的未来,帝国的希望,原本经历了九天折磨的那些秀才学子们,见到朱瞻基到来,立刻原地满血复活。

  他们的疯狂可要比后世的学子们狂热的多了,即便是羽林卫的严阵以待,依旧被他们冲击的一片混乱。

  面对这些未来的官员,羽林卫的将士们根本不敢粗暴对待,只能手臂环着手臂,艰难应对着他们的冲击。

  后世的学子们都经历了思想开化,人人平等的思想。

  但是现在是儒家当道,天地君亲师的伦常思想已经融入了每个人的血液里。

  见到朱瞻基的出现,无数学子激动地痛哭流涕,泣不成声。

  朱瞻基像后世的领导人一样,一边跟众学子挥手,一边龙行虎步地走向校场的检阅台。

  胡俨看到这一幕,忍不住低声跟朱瞻基说道:“殿下,这大明学子,对你可是尊崇备至啊!”

  事实的确是这样,虽然一直有朱瞻基不喜欢儒学的传言,但是对整个大明来说,朱瞻基依旧是绝大多数人最信赖的继承人。

  因为朱瞻基的能力,已经经过了多年的历练和呈现。

  永乐十二年,十六岁的朱瞻基就亲自上阵,杀敌四十三人。

  也是这一年,北明山铜矿被发现,这里出产的金铜不仅缓解了大明的钱荒,更因此带动了整个大明北方的一个经济循环圈。

  让大明在北方的驻军变的不再是负累,然后彻底改变了北方的局势。

  长城不用再修了,因为大明疆域已经远至漠北,长城一带变成了腹地。

  特别是永乐十三年,新式火枪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战争的局势,草原的骑兵不再占据任何优势。

  一个经过简单训练的士兵,手拿火枪,就能对付好几个经过多年训练的骑兵。

  草原上的人数本来就少,以前他们靠骑兵机动性成为大明的心腹大患,但是现在,根本形成不了威胁。

  然后,朱瞻基在下马桥建立了各种研究院,虽然这些在一些人看来是奇技淫巧,但是没有人能否认,这些奇技淫巧已经改变了大明,让百姓的生活越来越便利。

  而且,朱瞻基在幼年时期就大力发展贸易,

  请收藏:https://m.ytdfnx.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