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一百章 北上_我的大明新帝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通,但是相互之间应该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因为这里的人不仅肤色跟他们相近,而且人称代词“我”、“你”、“他”的发音,与古代中国人称代词的发音几乎一样。

  他们称“花”也是“发”,发音与大明官话中北方的口音完全相同。

  当他们教起了对方大明官话,这些人也是学的最快的,因为太多的发音,跟大明人差异不大。

  易信他们艰难地建立起了信任,并且用医术和农业在当地土人中建立起来了威信。

  不过因为目的不同,他们只能先按部就班地缓慢发展。

  而在印度半岛,最炎热的八月过去,朱棣也正式拉开了向帖木儿国进攻的大潮。

  在他抵达印度半岛的两个多月中,他已经让整个印度半岛山疙瘩那些小国,见识到了大明的威仪。

  那近五万骑兵,七万步兵,还有庞大的水师组成大军,让许多人口都不到十万的小国彻底被震撼住。

  一个个小国迅速臣服,特别是卡维里河以南的区域,包括沿海地带的小国,他们没有丝毫犹豫,就倒入了大明的怀抱。

  但是在印度的北方,因为德里苏丹国的威胁,许多小国依旧不敢完全倒向大明。

  这让朱棣下定了决心,决定首先给德里苏丹国一个教训,或者干脆就直接推翻他们的统治。

  征讨德里苏丹国,其实跟征讨帖木儿国的难度差不多大,因为即使是从距离德里最近的海滨城市苏拉特北上,距离也差不多两千里。

  但是,德里苏丹国与帖木儿国首尾相应,既然要对付帖木儿国,搂草打兔子,不打白不打。

  实际上,这个时候的德里苏丹国已经与帖木儿国并没有了利益关系。

  这个国家的统治者是来自帖木儿国的四十大家族,他们大多是突厥人和阿拉伯人,这是他们跟帖木儿国最密切的关系。

  但是在国家层面,如今德里苏丹国的统治者们,并不愿意自己的头上还有一个太上皇,与帖木儿国的关系主要体现在贸易方面。

  但是对众多印度教派的国家来说,整个德里苏丹国占据了旁遮普,中央省,河间地区的大片肥沃土地。

  他们势力庞大,威慑着周边的小国臣服,是个不折不扣的大反派。

  因为朱棣的改变主意,东征军的行军路线又要进行改变,在傅安的安排下,这支东路军应该的从印度河,也就是后世的巴基斯坦沿着沿着印度河北上。

  这条路线是前往开伯尔山口最近,也是最平坦的路线。

  而且在大明的威慑下,沿岸地带的小国已经筹集了大批的粮食和船只,可以让大明军队北上。

  但是现在,这些计划全部要改变,因为要征伐德里,河流不畅,还是骑兵最为快捷。

  八月底,以隆平侯张信,驸马都尉沐昕为主帅的一万骑兵,先是乘船北上,抵达孟买北方的苏拉特。

  这

  请收藏:https://m.ytdfnx.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