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百四十章 出征临洮_游龙争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孟子有言,‘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今我朝之名世,非尔等何人哉……

  晋地之捷,可喜可贺,然行百步者半九十。今定都督茅成、孙志勇居于大将军郢国之下;左副将军朱亮祖居于左将军宗异之下,偏将军张温居于其下;右副将军郭英居于右将军永安之下;偏将军杨璟居于郭英之下……

  望各军协力同心,剪除残敌,勿以细巧虑朕之所见也。倘朕法有未当,调试未周,尔等慎勿执一,更审而行之。”

  半年后,明军攻克大同。风尘仆仆的杨璟带着圣旨赶来与大军汇合。

  知道杨璟是陛下刻意培养的下一代领军之人。对于他的到来,众人并没有感到惊讶。

  从旨意中听出,陛下是在勉励大家再接再厉,根本战事变化可以随机应变。

  等众人领旨谢恩,冯国用独自沉吟一下。

  “陕州、潼关,三秦门户。都督同知薛显将军智勇双全,就由他来扼而守之。李思齐、张思道如穴中鼠耳,可坐而制,若其来寇,慎勿与争锋。盖军旅多虞,胜负难必,但厉兵积粮,严为守备,俟大军至日,当戮力取之。”

  “末将领命!”

  虽然不太喜欢留守,薛显还是拱手应诺。

  又过两月,等明军守住各处险要,冯国胜率领大军西渡黄河,进入陕西境内。冯国用则亲率大军自蒲州渡河南下,由潼关附近的栎阳、鹿台一带入陕。两路大军形成钳形攻势,席卷关、陇。

  洪武九年六月,先锋廖永安部挺进奉元路。

  陕西境内,李思齐据凤翔,副将许国英、穆薛飞守关中;张良弼、孔兴驻鹿台,以拱卫奉元。

  听到明军杀来的消息,张良弼顿时慌了手脚。

  自从投奔朱元璋,他并没有如愿以偿地得到重用,根本没能进入中枢为官。明军攻宋以来,朱元璋带着大队人马经陕西入陇,把他和李思齐留在关中。

  一年来,关中大旱,粮食歉收。百姓面临饥荒,到处都是饿殍。

  反复思量一下,张良弼决定听听李思齐的意见,再做定夺。

  两日之后,信使仓促回归。

  “禀大帅,李将军已经撤至临洮,凤翔丢了!”

  原来北路的冯国胜在兵进凤翔之时,李思齐突然丢下一堆灾民,直接逃到临洮。

  “狗日的李世贤,跑得真快!咱们也撤!”

  大惊失色的张良弼率军北逃,交出一个完整的奉元路。

  明军进入奉元,面对遍地的灾民迅速开展救治工作。

  十日后,杨元杲带着粮食和种子奉命前来。

  “大将军,本官奉旨前来赈济民众。此外,根据陛下旨意,此地改名西安府。本官改任陕西布政使,设治所于此,负责恢复民生。”

  “陛下真是有先见之明!”

  冯国用不得不佩服陛下的远见卓识,连远在千里之外的事情都谋算得一清二楚。

  跟山西一样,

  请收藏:https://m.ytdfnx.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