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八十八章 宰予与冉求辩政(5K6)_尊师孔仲尼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而近段时间来,因为乡野之民陆续前来投奔,菟裘的行政支出为此又上浮了一大截。

  眼见着菟裘的财政赤字就快要突破天际了,冉求终于坐不住了,因此才会说出这段话。

  宰予看着冉求一脸憋屈的模样,又看出了他内心的纠结,不由哈哈大笑道。

  “子有啊!你怎么就想不明白这个道理呢?”

  冉求闻言,摘下帽子,上前请罪道:“子我,你遵循夫子的教导,宽仁待民,不肯枉加赋税,对此我可以理解。

  但我身为邑宰,辅佐你治理菟裘一年,然而甚至连维持当地的收支平衡都做不到。

  不止如此,甚至还害得您背上了违礼的名声。

  造成了这么多过错,这全都是我这个邑宰能力不足。

  冉求枉食君禄,还请您责罚吧。”

  语罢,冉求便拜倒在了宰予的面前。

  宰予见到,赶忙上去搀扶他起身。

  宰予宽慰道:“收支不能维持均衡,这不是你的过错,而是我的决定。

  我听说,施政有三种等级。

  王者之政,其关键在于用仁德来感化民众。

  霸者之政,其关键在于用威势去降伏民众。

  强者之政,其关键在于用武力去胁迫民众。

  这三种政治各有各的施行办法,但是用仁德来感化民众的王道之政是最好的办法。

  如果用仁德感化民众不能使他改变,然后才能用威势去降伏他,用威势去降伏他仍不能改变,再用武力去胁迫他,用武力胁迫他还不能改变,最后才能用刑罚去惩治他。

  至于用刑罚惩治,不是王者提倡的方法。

  所以圣明的君主总是先用仁德来教化人民,不得已然后才动用刑罚。

  他们订立荣辱的标准,并将预防和禁止的事项昭告天下,注重用礼义的大节来教育人民,轻视货利的财帛来改变人民。

  整理内部事务,整顿内部的礼节,划定是非的界限,这样就没有人不羡慕礼义的光荣,厌恶贪乱的可耻。

  现如今,你辅佐我在菟裘推行王者之政,菟裘的百姓丰衣足食,境内鲜有盗匪,这是何等的功业?

  至于那些说我违礼的流言,你完全不必去在意。

  夫子从前不是教导过我们吗?

  礼是因人而诞生的,人生而有欲望,欲望达不到,心中就会产生怨愤,愤而不止就会引发争斗,有了争斗就会产生祸乱。

  上古的圣王因为厌恶祸乱,才制定礼仪来滋养人的欲望,满足人的需求,使欲望不会因为物质不足而受到限制,物质也不会因欲望太大而显得匮乏。

  物、欲二者相得益彰,所以礼就产生了。

  所以说,礼的本质,是一种调养之法。

  稻黍等五谷是用来养人之口的。

  椒、兰与芬芳的芷草,是养人之鼻的。

  钟、鼓及各种管弦乐器的音声是养人之耳的。

  雕刻花纹是养人眼目的。

  宽敞的房屋以及床、箦、几、席,是养

  请收藏:https://m.ytdfnx.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