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三十章 鲁之乱局(4K6)_尊师孔仲尼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拥有超长待机时间的政治强人,他担任鲁国执政卿长达三十三年之久。

  季孙行父在位期间,勤政爱民、俭朴持家、招揽贤才,因此颇得民心。

  当时的国人更盛赞他是一位‘家无衣帛之妾,厩无食粟之马,府无金玉之宝’的好大夫。

  只不过季孙行父虽然没什么个人享受,但在他的努力经营下,季氏俨然发展成了三桓当中最为强盛的一支。

  有了老爹打下的坚实基础和良好声誉,季孙宿刚刚上台不久,就动起了瓜分公室的歪心思,提出了‘作三军’的议案。

  此时,国君鲁襄公尚未及冠,因此无法亲政,国内大事的决策权都掌控在三桓手中。

  而此时孟氏和叔孙氏的话事人,孟孙蔑和叔孙豹虽然都反对作三军,但他们又不愿破坏国内团结,再加上作三军对于他们两家也的确有好处,所以最终还是通过了这项军制改革。

  所谓的‘作三军’,并不是简简单单地在原先两军的基础上增设一军。

  而是将原先从属于公室的的两军一分为三,重新编定为三个军,而三桓也把自家持有的车兵充实到三军之中。

  这样一来,由于三桓都出了力,所以也就可以顺理成章的向国君要求,各自掌管自家私兵所在的那个军。

  而为了削弱公室的影响力,提升自家的实力,三桓又相继出台了配套政策。

  季氏直接侵吞了上军原本应该缴纳给公室的全部赋税收入。

  叔孙氏则是收取中军一半的收入,另一半依旧交给公室。

  孟氏是收取下军四分之一的收入,其余四分之三交给公室。

  经过‘作三军’后,鲁国的财政收入被平分为十二份。

  公室占据五份,季氏占据四份,叔孙氏占据两份,孟氏占据一份。

  而由于三桓把持着向三军征税以及人事调动的权力,所以慢慢的,三军所效忠的对象也就从公室变成了三桓。

  ‘作三军’之后又过了二十五年,吃的满嘴流油的季氏,权力欲再度膨胀,于是又提出了‘废中军’的议案。

  要将原先的三军重新整合,把那些忠于公室的人全部踢到中军,然后再废除中军的编制,使得鲁国军中再无忠君之人。

  而此时叔孙氏和孟氏也彻底看破了季氏的手脚,于是便联起手来反对季氏,说什么也不同意继续削弱公室。

  而季孙宿也怕把他们两家逼得太狠,所以便暂时收敛锋芒,再不提废中军的事了。

  谁知此时叔孙氏的家主叔孙豹突然病逝,而他的几个儿子为了争夺继承权大打出手,而季孙宿见状果断出手把水搅浑,扶持地位卑贱的庶子竖牛上位。

  竖牛上位后投桃报李,立马代表叔孙氏答应废中军。

  而孟氏此时也刚刚换届,新上台的家主孟孙敖年纪轻轻、资历尚浅、威望不高,所以也不敢反对季孙宿的意见。

  于是废中

  请收藏:https://m.ytdfnx.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