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六十九章 论谥(上)_尊师孔仲尼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学生们陆续到齐,孔子环视一圈,微微笑着,终于开始了授课。

  “从前,我记得阿予曾问过我:子产究竟算不上得上是位君子。

  我回答他:子产有四个方面符合君子的标准:他言行谨重,侍奉君主恭敬,养护百姓有恩惠,征募、使用百姓公正合理。

  但现在回想,似乎过于冗余,原本我可以答得更简洁一些啊!”

  宰予听了,相当懂事的和夫子配合着:“那么您想要怎么简洁呢?”

  孔子笑道:“众人皆知,天子去世,称为崩。公侯去世,称为薨。士大夫,称为卒。若是一般官吏宫人去世,称为殁。

  子产卒于周景王二十二年,他的谥号是‘成’。

  谥号是一个人离世后,大家对他一生功绩过错的中肯评价。

  当初周公旦与太公望开创了王朝的基业。因为武王在牧野之战创下不世之功,当他死后将要安葬时,就准备为他制定谥号,于是规定了制谥的规则。

  谥法之中,安民立政曰‘成’。

  安民立政,这四个字用来形容子产的一生,再贴切不过。

  安民上,他不毁乡校,开放言路,允庶人议政,节俭用度,调和国内卿族关系,避免爆发内乱。

  立政上,为田洫:明确规定了公卿士庶的土地分界,防止大族侵吞害民。

  编什伍:将私田纳入国家管理,统一对其征税,防止大族偷瞒新开垦出的田地。

  作丘赋:按照拥有土地和人口的数量交纳军赋,即为国家带来了收入,又平衡了普通国人与大族之间的财富差距。

  铸刑书:将郑国的法条律令刻于刑鼎之上,交由国人共同监督。

  子产执政的前三年,反对之声如同海浪一般汹涌无比,他甚至一度做好了流亡晋国的打算。

  但即便如此,子产依然没有更改自己的主张。从第三年开始,郑人提到他的名字,无不是大声称颂。

  他的谥号是‘成’,这是实至名归的啊!”

  说到这里,有同学举手问道:“夫子,那齐桓公为什么谥号是‘桓’呢?”

  孔子微微点头,回答道:“谥法之中,开辟疆土使远国归服的,可谥为“桓”。能慎重行事又勉励民众可谥为“桓”。开辟疆土兼并方国可谥为“桓”。

  齐桓公九合诸侯成就霸业,中原诸夏无不敬服于他,他能谥‘桓’,正是因为满足了开辟疆土使远国归服这一条啊!”

  又有学生问道:“那秦穆公,为什么能够谥‘穆’呢?”

  孔子应道:“秦穆公对待百姓宽厚仁爱,常常奉行正义之举。

  当初晋献公去世时,晋国爆发内乱,内乱平息后,晋国的卿大夫们打算迎接公子夷吾回国继承君位。

  夷吾担心没有强国的支持贸然回国会遭遇不测,于是便让人带上礼物求助于秦穆公,还向穆公许诺道:如果我得以回国继承晋国的君位,愿将河西地区赠

  请收藏:https://m.ytdfnx.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