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八十二章 赵鞅与宰予论政_尊师孔仲尼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推杯换盏。

  赵鞅见气氛已浓,便屏退一旁的下人们,随后开口道:“我听说您的老师,想要在鲁国恢复礼乐制度。

  不过虽然鲁国乃是天下少有的礼仪之邦,但要做到当初周公那种程度,也并不容易吧。”

  宰予知道赵鞅这句话的意思,是在隐晦的表达夫子指责他的言论有些过火了。

  不过宰予原本就因为赵毋恤的事情,对赵鞅憋着一肚子火气。

  现在他还敢攻讦夫子,那宰予自然不能给他什么好脸色看。

  宰予朗声道:“夫子年轻时曾经前往成周,向老子求学。当时老子曾教导他说,教化天下一共有五种方法,它们分别是道、德、仁、义、礼,其中以道为最上等,以礼为最下等。”

  赵鞅听了,还以为宰予是赞同他的观点,于是笑着问道。

  “那您的老师为何不去选择最上等的道,而是选择最下等的礼呢?”

  宰予见他中计,也笑着回道:“这是因为,当天下失去了道之后,德才会显现。

  当失去了德以后,仁就开始发挥作用。

  当仁的道路行不通后,人们就只能依靠义来行事。

  如果天下连义都不存在的话,就只能用礼来约束他们了。

  夫子认为现在的鲁国,尚且还可以用礼来规整歧路,唤醒民众心中的大义,进而向上追求仁的境界。

  如果一个国家连礼都不存在了,那恐怕就连夫子这样博学多才的君子都不知道该怎么治理了。”

  宰予明面上是在陈述夫子治理国家的依据,背地里却是在指责晋国人办事不地道。

  赵鞅听了不免尴尬,只得讪笑两句道:“原来孔仲尼依照礼来治国,是为了追求仁的境界啊!

  只不过,单单是想要恢复礼都已经如此困难了,大概是无法做到仁的吧?”

  宰予听了,只是摇头。

  赵鞅疑惑道:“您是不同意我的看法吗?”

  宰予道:“夫子曾说过:我欲仁,斯仁至矣。只要您想要仁,仁自然而然就会到来。

  仁到来了,德就可以推行了。德推行了,道就得以恢复了。

  而当道得以恢复之后,天下人就会一起来归附他了。

  得到了天下人的拥护,难道还不能长久的持有天下吗?”

  赵鞅原本听得心不在焉,甚至还有些后悔将宰予请来赴宴。

  可当听到这句‘天下将附’后,他的兴致一下就被勾起来了。

  “此话怎讲呢?”

  宰予道:“天道的变化,是没有常数的,只有具备德行的人,才能够得到它。

  从前尧的子嗣没有德行,于是他就将帝位传给了舜。

  舜的子嗣没有德行,他就把帝位传给了禹。

  而到了夏桀时,他没有德行,所以民众就纷纷离开他,归附了施行仁爱的商汤。

  商纣没有德行,所以民众又归附了仁爱的文王和武王。

  土地、城池、天下,只是眼前的虚妄。

  能否施行仁政,赢得

  请收藏:https://m.ytdfnx.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