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百七十八章 顺者昌 逆者亡_三国:我被黄巾裹挟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四百四十里路程几天就到,中途还清剿了几次鲜卑人。

  东鲜卑和扶余交界的地方就是现代的双辽那一块,西辽河在这里转折南下与东辽河交汇,再往下直到入海,就都是辽河的河道了。

  东汉这会,西辽河以及辽河河道都叫大辽水,浑河叫小辽水。

  东西流向的浑河、柳河、辉发河一线,就是扶余和高句丽的边界。

  双辽在东汉的时候还是一片荒地,距离扶余王城三百多里,沿路无险可守。

  刘襄很奇怪,为什么东鲜卑没有灭了他们呢?

  扶余曾经辉煌过,他们的祖先来自于北夷的索离族,生活在贝加尔湖那边,后来应该是战败了,余部逃到了东北地区建立国家,占据了整个吉林省,以及辽宁北部和黑龙江南部,方圆两千里,人口五十万。高句丽的王族桂娄部也是出身北扶余王室一脉。

  可惜扶余国后来衰落了,被高句丽打得够呛,丧失大片国土,还被汉朝占了一块,那块地方就是玄菟郡。

  现在扶余国只有人口二十来万,西接鲜卑,南临高句丽,东北边挨着挹娄,也就是满族人的祖先。

  除了能欺负一下半原始部落的挹娄以外,大汉、鲜卑、高句丽,他谁也惹不起。

  所以刘襄到了边境的时候,扶余王尉仇台毕恭毕敬的求见,还奉上了大批的“土特产”。

  是挺土的,香木二十担啊,貂皮一百五十张啊,花尾榛鸡十对啊,猴头一筐啊,山参十支啊,各色干果什么的。

  看着礼单上记载的各种“农副产品”,刘襄有点馋了,好吃的真不少,比如后世被称为“飞龙”的花尾榛***大山珍之一的猴头,还有松子、榛子什么的。

  特别是山参,虽然汉人不认这个,得到南北朝时期,鲜卑人才把人参推广药用,可他知道这是好东西,后世的正经老山参有价无市,超级值钱。

  但是,花里胡哨一大堆,还真不如给他万石粮食有用。

  扶余也是农耕民族,占据了松嫩平原的南部,粮食应该不少。

  看着得有七十多岁的尉仇台,颤颤巍巍的跪在地上装可怜,刘襄一点都不同情他。这是个老狐狸了,六十多年前就去洛阳朝贡过,当过一段时间的质子,帮大汉打过仗,也带兵入侵过汉朝疆域。

  反反复复,无信无义。

  也许这就是小国的生存之道,但刘襄又不是他的国民,没有同情他的理由。

  “尉仇台,为何抗命不遵?”

  “启禀将军,扶余弱小,无力攻打高句丽人,万望将军体谅,吾不敢抗命,实无力也。”尉仇台的汉话说得真不错,跟汉人儒士差不多了,而且一副纯正的河南口音,有种浓浓的胡辣汤味。

  “少拿这种话来搪塞我,抗命就是抗命,哪来的这么多借口,军令一下,令行禁止,哪里容得你讨价还价,你当我是卖布头的商贾吗?

  请收藏:https://m.ytdfnx.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